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从大众ID.4 CROZZ、ID.4X,再到大众ID.6 CROZZ、ID.6 X,这些都是大众汽车今年在要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开局面的钥匙,虽然前几个月大从ID并没有在市场砸起很大水花,但最近情况有所变化,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突破了5000辆,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相较于特斯拉,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低于预期,特别是ID.4系列销量起色不大,国内一众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在市场销量上也能把大众“按在地板摩擦”。不过情况已经开始变化:7月份,大众ID系列的销量突破了5000辆,其中上汽大众的ID4.X、ID6.X在7月的零售销量突破3000辆;一汽大众的ID.4 CROZZ、ID.6 CROZZ销量突破2500辆,均实现了增长。那么,如何看待大众ID系列的销量突破5000辆?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大众ID系列,正在爬坡过坎

首先,与过去高尔夫、朗逸纯电版这类油改电车型不同,大众ID系列是大众最新的全球化车型,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是真正的纯电动车型。换言之,对于大众ID系列,大众品牌没办法像燃油车那样给纯电系列车型赋能,所以能按照燃油车时代大众品牌汽车的标准来要求大众ID系列的销量,而是要把这个系列的车型作为传统汽车公司的电动车新物种角度来分析。

换言之,大众ID系列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也是完全的新车型,消费者对大众新能源汽车的了解,就不如对大众燃油车的了解来得那么深厚。直白点说,消费者前期对大众ID系列依然在了解认知阶段,在这一阶段,大众ID系列的销量表现很难有较大提升。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随着消费者对大众ID系列了解更多,大众ID系列现在爬坡过坎——从0到1、从1到1000再到5000。不过即便如此,大众ID系列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国内,还是以大众ID.4为例,这款车在欧美和中国同步上市,但欧洲第一个月销量就窜到了新能源汽车榜单首位,再对比国内销量情况,可谓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5000辆对于大众仍然不够

凭心而论,大众ID系列的市场表现确实有长足进步,但是5000辆的销量表现,对大众汽车而言,仍是九牛一毛。要知道,作为燃油车型的大众朗逸,前半年的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80987辆;作为SUV车型的途观L,半年度销量也有61827辆。对比这些燃油车型的销量表现,大众ID系列的市场表现有些拉跨。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除了比不过自家燃油车型,大众ID系列的市场表现对比其他新能源品牌也是处于下风:特斯拉仅特斯拉Model Y一款车型,上半年就有115563辆销量表现;造车新势力的理想ONE销量表现也胜过大众ID系列,其7月份销量达到了8823辆,在7月新能源SUV、新势力品牌以及中大型SUV销量榜单中,均位列第一名。相较之下,大众ID系列的市场销量表现,其实仍处于刚刚打开局面的阶段。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ID系列仍需更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且最成功的合资品牌之一,大众汽车在国内可是有非常密集且周全的销售渠道布局,甚至预计有高达1000家的4S店。而这1000多家的4S店,一个月竟然只卖出了5000辆大众ID系列的车型,确实不免让人有些失望。

另外一方面,从国内消费者对特斯拉和蔚来、小鹏以及理想等等造车新势力的认可可以看出,我们本土消费者喜欢新潮,喜欢智能化纯电动汽车。而大众品牌的ID系列产品,虽然是全新纯电动车,但确实在智能化上还是有些水土不服,只有“主动刹车、前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定速巡航”等传统汽车的招牌配置。

换句话说,大众ID系列产品在配置和数据仍需突破和创新,而新能源的车型一般都有爆点,比如特斯拉的科技感、蔚来的服务、小鹏的智能。如果大众ID系列产品没办法很好地找到自己的爆点,那肯定会落后于其他车企。如此一来,就导致大众ID系列产品不被消费者认为是智能新汽车这样的全新物种,自然没办法在对外传播上做到先声夺人。

大众ID系列7月销量破5000释放了什么信号?

 

点评

大众ID系列7月份能拿下5000辆的销量成绩,对比此前确实是有长足的进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汽车并不是造车新势力,而是一家具有非常完善营销网络的龙头传统车企,5000辆的销量表现对大众而言,虽然是“毛毛雨”,但也意味着这家体系力强的公司在规模上可以突破的空间相当大。随着市场热度的不断升温,大众MEB平台的杀伤力将开始显现。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0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2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22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0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2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0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6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4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17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8-19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