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雄风不再,合资车企缘何频频遭遇“中年危机”?

雄风不再,合资车企缘何频频遭遇“中年危机”?

从1984年和上汽集团签约合资建立上汽大众到现在,大众在国内已经整整走过了37个年头了。其他国内主流的合资车企,也都从风华少年迈入中青年。中年危机,成为不少合资车企难以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全球汽车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以新能源、智能网联为代表的车企技术革命,将对全球汽车版图产生巨大的冲击。而合资车企,这种特定历史时期妥协的产物,也将开始面临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抉择。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按百度百科的定义,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随着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开始步入这一年龄段,它们身上昔日的雄风正在退去,发生在企业身上的各类“中年危机”症状也开始频频出现。

 

当下人们说起国内车企,热度最高的已经不再是BBA或者大众、丰田、通用这些传统车企。特斯拉、蔚小理们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甚至长安、吉利、长城这些自主品牌第一梯队推出的新车型的受关注程度都会高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车企巨头。而如今这种优势,正在从网络上的声量,转变为实际的终端销量。国内乘用车排行榜上今年几乎不变的三强排位,会否在今年或者明年发生变化,已经逐渐从一个小概率事件变为一个必然的事件了。

 

从批发量的维度来看,合资车企的中年危机已经到来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虽然在零售排名上,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依然排在乘用车零售排行榜的前三位,吉利和长安紧随其后;但是如果用批发量这个指标来衡量,吉利和长安已经进入排行榜前三位,且和排在第一的一汽大众非常接近。而如果我们对比销量和批发量两个指标看,吉利/长安的批发和零售数量基本持平,相关数据的差异也有物流延迟的因素在内,并没有明显的向经销商压库存的迹象。而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更多的还是在消化之前的库存,尤其是上汽大众,本月的批发数量非常低,仅只有7万多台。考虑到星越L和领克09两款和沃尔沃高度同源的车型在不久前刚刚才上市,吉利在今年后几个月还有进一步放量的可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车企的优势更小。作为大众、通用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只是售价不到3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了,至于其他传统合资品牌车企的车型,几乎全军覆没。但是撇开五菱宏光MINI EV能够产生的新能源积分不谈,单就一款3万元的电动车,能够产生多大的利润其实想想就可以知道。更何况这台车,其实和通用的技术没有什么大关系,几乎都是上汽通用五菱自己做的。

 

难以割舍的燃油车情结让合资车企缺乏内在改革动力

对于传统合资企业来说,燃油车是其最重要的销量和利润来源。电动车业务在合资车企看来,更多的还是为了满足双积分的法规要求而诞生的一个“应试”的产物。即便是在电动车领域较为激进的大众集团,在其之前的发布的2030 NEW AUTO战略上,虽然电动车和电池是主角,但是谁也无法忽视在当前过渡时期内燃油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即便各方公认电动车是未来,但也只是随着政策趋严,不得已才开始向电动车转型。因为燃油车的无利可图完全是人为因素,而电动车自身成本的降低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投入的资源以及克服的技术难关太多太多了。这就像吸食鸦片,都知道鸦片不好,但是能够凭借自身毅力将其戒除的人屈指可数。

 

其实不仅主机厂,主机厂的经销商伙伴在推动电动车的销售上动力也不强。之前大众在国内推出ID.4X 和ID.4 CROZZ时,销量一度非常低。这其中既有这两款车型在国内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上竞争力并不强,但南北大众的经销商也不愿意将最好的展位以及销售能力最强的销售顾问派到电动车的销售上,因为即便如今电动车销量火爆,但整体体量和燃油车相比依然相去甚远,更不要说大众的电动车在和特斯拉以及国内新势力的同等车型比较中,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而购买电动车的年轻人,也不如他们的父辈那样有着大众“神车”情节。

 

合资车企亟需重新定位

在国内合资车企股比放开之后,合资车企在国内的地位略显尴尬。

一方面合资公司的中外双方股东,无论从自身体系能力的建设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角度看,都愿意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己的独资子公司上。尤其是外资公司,在没有了合资股比制约的情况下,这种情绪会更加强烈。股东双方自身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领域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合资公司作为母公司的钱袋子,自然需要将大量的利润贡献给股东双方。囊中羞涩的合资车企,难以在动辄上百亿的新能源、自动驾驶或者其他投资项目上有所作为。

 

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车企的品牌向上以及产品攻势也已经让传统车企有些难以招架。绝大部分合资车企都已经习惯了外资股东的技术输入,但现在各大全球车企巨头之前在电动车领域的态度犹豫,让它们错失了绝佳的电动车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如今,随着外资车企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电动车领域,让燃油车被分配到的资源捉襟见肘,因此其自身燃油车车型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放慢。前两年包括丰田、本田在内的日系车能够在国内燃油车市场走出一波快速上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时的丰田正好处在TNGA平台下的新车型投放高峰,而丰田即使到现在对于燃油车的态度也不如大众那般坚定。等丰田这波燃油车新车投放完之后,其在国内的合资公司也会面临现在绝大部分合资公司一样的困境。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合资车企需要和股东双方充分沟通:给到合资车企更大的放权,让其有空间无论是更深入参与到全球研发项目还是有主导本土智能网联汽车的可能性;而放权之外,给予更多的资源倾斜同样重要。智能网联时代,每个主机厂都很难,外资车企巨头们也很难。此时就要进行一个通盘规划,给到外资股东、合资车企甚至中方股东之间一个比较合理的任务分配,通过释放最大的协同效应,来让投资收益最大化,这个说说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难度重重。

 

点评

要想克服中年危机,首先就是要勇于对自我进行革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还是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必然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这不仅是合资车企自己走出舒适圈,还要带动自己的经销商和供应商一起走出舒适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面禁售燃油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转型的过程中,母公司的支持更加重要。合资企业不仅是股东双方的现金奶牛,未来也需要承担起前瞻技术急先锋的角色。没有一个强大的本土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的研发能力,合资车企的前途注定将是黯淡的。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0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2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22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0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2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0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6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4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17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8-18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