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近年来,自主品牌快速的发展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不过,不少国民还是对自主品牌存在偏见。比如说比亚迪元Pro事件,或许比亚迪做梦都想不到它的产品上投诉榜第二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降价。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太便宜也要被投诉?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1年7月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9748宗,环比上涨约10.8%,同比下降约10.8%。需要注意的是,多款自主品牌出现在7月的投诉榜中。其中,比亚迪元Pro跃居榜单第二,上榜理由最出人意料。据相关信息显示,比亚迪元Pro的主要投诉问题是变更价格和车内异味,变更价格问题的相关投诉占据了半壁江山且集中在2021款车型上。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元Pro错了吗?

根据目前获得的信息,2021款比亚迪元Pro于2021年4月7日上市,上市不到3个月,官方于7月1日宣布降价3万多元。有相关车主表示,7月1日比亚迪官网发布的比亚迪元Pro三款车型美其名曰是新款回赠,但与此前3月至6月份宣传的比亚迪元Pro要爱一生版和一生一世版是同款同配置。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从比亚迪官方公布的具体参数配置来看,比亚迪元Pro 401KM豪华版(8.98万元)和比亚迪元Pro要一生版(12.13万元)相比,售价低了3.15万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车型在车身、电动机、变速箱、底盘转向、安全配置、操控等各个方面都一模一样。两个版本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比亚迪元Pro 401KM豪华型的后雨刷是选配。因此,比亚迪元Pro的车主认为比亚迪在割韭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花多3.15万元只是为了个后雨刷确实让大多数的消费者难以接受。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但是从某种程度来看,元Pro并没有全错,因为对于新车主来说,更低的售价有助于降低入门门槛。举个例子,如果一款产品的成本在不断降低,A企业只要成本降低售价就降低,而B企业则是坚持维持原价,虽然没有不降价,但是却在变相加价,你觉得哪个企业更有良心呢?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会选择前者。当然,这并不是在有意为比亚迪开脱,因为对于刚刚购买比亚迪元的车主来说,突如其来的降价确实让大多数的用户难以接受,尤其是产品定位在10万元以内的用户群体,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更高。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对此,建议比亚迪应该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补偿一下这部分的用户。以小鹏汽车为例,2019年7月10日,小鹏G3 2020款正式上市,标准续航车型G3 400综合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为14.38万元起,长续航车型G3 520综合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为15.98万元起。由于新车的续航里程提升价格反降,引起了不少小鹏G3车主的热议,甚至是拉横幅抗议。

随后,何小鹏表示将对2019款车主作出补偿“3年之内增换小鹏汽车任一款车型时,在享受拟购买新车档期所有促销整车权益的基础上,额外享受1000元专属补贴权益。虽然后续还有不少车主表示不满,但是基本上已经平复了大多数车主。

国产就得“低头”?

虽然比亚迪至今还没有作出任何的补偿措施,但是从先前小鹏汽车等车企的角度来看,只要是涉及到自主品牌出现“割韭菜”的苗头,那么国内消费者便会群起围攻。相比之下,特斯拉冠冕堂皇在中国市场上“割韭菜”,却只有媒体和少数车主发声,甚至还有一些老车主表现出了一副与我无关的态度,认为“早买早享受”,新用户则是在降价之后的第一时间在特斯拉的官网上下单。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特斯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轻奢侈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轻奢侈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它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奢侈品。在技术时代下,某些先进的技术能够赋予产品一些特性,使之成为奢侈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产品价格将会不断降低,开始慢慢进入到大众的消费范围。就好比当初智能手机一样,苹果成功抢占了先机,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苹果手机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轻奢侈品”的形象,虽然后续因为生产成本的原因以及消费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苹果手机得到普及,但是每一年全新iPhone上市之后依旧会有人选择购买。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同理,特斯拉作为行业的领先者,在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了行业整体效率提高给自身带来的好处,并把行业发展幻化为自己的价格优势。在这样背景下,特斯拉现如今已经拥有品牌溢价、形象溢价,消费者选购特斯拉也能获取他们所需的“面子溢价”。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相比于特斯拉,目前自主品牌中能够以紧凑型轿车产品卖到20万元以上的屈指可数,由此可见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到底有多低。回顾一下中国的汽车发展史,二十年前自主品牌依靠低价战术生存,加上逆向开放产品给消费者留下的“山寨”印象,导致现如今不少消费者依旧认为国产车的品质不如合资品牌好。十年前,自主品牌为了抢夺合资品牌的市场,走上了性价比的路线。不得不承认,这两种方式都让自主品牌获得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但是却让自主品牌自身难以冲击高端。

总的来说,现阶段不少人一提到国产车就会联想到“便宜”、“性价比高”等标签。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想要改变消费者印象还是非常难的。恰恰是基于这一原因,自主品牌的产品一旦出现任何负面消息,那么不仅会影响到产品,还会影响到品牌,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形象。所以,在比亚迪元Pro等产品出现降价之后,大家第一反应并不是说新用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来购入比亚迪元Pro,而是想到比亚迪也开始“割韭菜”了。

自主品牌需提高品牌认可度

说实话,自主品牌现阶段确实还存在很多短板,比如说在传统的三大件上,部分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技术与国外车企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我们需要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在各个领域已经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长城等车企已经成立超过20年,深耕市场多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近年来自主品牌车企在造型设计、车内空间尺寸设计、质量安全、智能化配置等方面都在不断精进。

比亚迪元Pro因降价被投诉,到底错在哪?

 

换句话说,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部分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如果连自己国家的品牌都不认可的话,中国汽车工业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以往大家对自主品牌廉价的印象,自主品牌也在不断的努力,正在从多个维度来提高品牌形象,包括推出高端品牌等。

 

点评

9月,随着车市恢复产销数据进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虽然销量成绩很好看,但并不代表国内车市一片风景大好,无论是对车企还是经销商而言依然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距离年度销量目标还很远,而且还要平衡库存指数。随着年末将至,进入10月,各家汽车制造商都将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冲击年度目标。不过,车企在9月都把优惠促销的点子都用完了,10月会不会“黔驴技穷”呢?车企会不会适当降低年度销量目标呢?十月产销成绩究竟会如何,不久将有答案。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8-30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