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4S店,是由经销商投资建设,按照汽车生产厂家规定的标准建造而来。店内外设计统一,投资巨大,动辄上千万,豪华气派,环境舒适,只能销售由生产厂家特别授权的单一品牌汽车,能够为顾客提供更低廉的价格、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更深入的售后服务。对4S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不过造车新势力则没有再采用4S店模式,比如说特斯拉、蔚来、小鹏以及理想等等,直接开启了直营店,选址也不在汽车城内,很多时候反而将店铺设置在商场里,改变了以往的4S店模式。但据悉,特斯拉这家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公司,似乎要开启自己的4S店模式了。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最近,有消息透露,特斯拉似乎也希望可以和一些传统经销商的投资人合作,租下他们的场地,以建设类似传统4S那样“前店后厂”的新网点,也就说前面是体验店,后面是维修保养的厂房,这一点其实和传统厂商的经销模式比较相似。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尽管特斯拉似乎有意租赁传统4S店投资人的门店,但是并没有采用传统经销商的代理模式,特斯拉依然采用的是直营的模式,只不过将体验店和维修保养结合在一起了。那么,特斯拉此举又是为了什么呢?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特斯拉为何直营?市场环境决定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为什么特斯拉一直采用直营模式。第一,在传统4S店模式下,虽然厂家有统一的指导价,但是各家店存在激烈的竞争,优惠力度也不一样,比如说A店出价125000元,B店可能就出价120000元。消费者为了拿到一个更低的价格,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在各个4S店之间比价。而特斯拉的直营模式,节省了消费者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因为信息都是透明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也可以做到统一,消费者不可能被“宰”。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第二,售后服务领域,很多4S店的消费者担心售后维修服务“水太深”,被经销商薅羊毛。而特斯拉的直营模式就可以打消用户的这一顾虑。而且电动车维修保养并不复杂,各门店可以较好运营。如此一来,售后门店独立于直营体验店单独运作,没有交叉的利益关系,售后不透明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直营模式可以让门店均由特斯拉总部统筹,互不存在利益分配和竞争关系,一切回归服务的本质,以更好地服务客户。这是基于以上三点,特斯拉才选择与传统车企截然不同的4S店模式。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设立4S店模式,与传统势力争高下

可以看出,特斯拉采用直营模式好处多多。但是为什么特斯拉突然改变经营方式,转向4S店体系了呢?首先,直营模式对比经销商参与的4S店模式,扩张效率要弱很多。再者,现在很多传统豪强都入主新能源汽车市场,比如说奔驰、奥迪和宝马汽车等等,它们采用的4S店模式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且为市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短期内,许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4S店模式,这就对特斯拉产生了较大冲击。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换言之,特斯拉想开启4S店模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与传统豪强抗衡,去吸引那些认可4S店模式的客户群体。与此同时,这些年,一些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纷纷开始在商超搞起体验店,导致商超内的租金水涨船高。以北京长安街的核心商超为例,租赁一家商铺作为体验店,其年租金高达7000万—8000万元!对于特斯拉而言,越来越高昂的商超租金费用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巨大成本。所以,特斯拉缩减直营门店的扩张,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且特斯拉如果身处汽车经销商相对集中的商圈,也更有利于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消费者群体,销量可能还会增加。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并非传统4S店模式,特斯拉依然有创新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特斯拉并没有想完全采用传统4S店模式,特斯拉依然有着自己的想法:特斯拉保留4S店“前店后厂”模式的同时,仍会采用直营模式。换言之,特斯拉对经销商经营方式还是不太放心,或觉得经销商参与经营方式会导致利益分配变得复杂,内部不必要竞争变多。因此,特斯拉会将传统4S店模式与直营模式相结合,开发出属于特斯拉自己的经营模式。

忽悠完“蔚小理”玩直营之后,特斯拉悄悄开始搞4S店?

 

点评

有一说一,别看特斯拉可能要以“返祖”的方式,重新接触传统4S店的模式,但是特斯拉心里想的还是直营模式,只不过是将直营模式与传统4S店模式进行组合。可以预见的是,特斯拉如果采用这种模式经营,对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而言,又该感到头疼了,毕竟特斯拉目前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8-27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