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郭 梓、编辑|禾 子

 

日前,刚落下帷幕的上海车展,不仅是全球汽车技术的风向标以及各大车企秀肌肉的舞台,还是跨国车企发布新战略以及释放新信息的窗口。日产汽车在上海车展上携其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与“最家”纯电轿车N7登场,全面展示在华加速电驱化、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成果。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之一,日产汽车正以“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承诺,正式宣告技术日产在电驱化、智能化时代的向新出发。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关口勋 ,日产汽车全球设计与品牌阿方索·阿尔拜萨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泉信吉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毛力民等高管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日产汽车在华如何向新出发等问题进行作答。

 

关于在华战略

问题:目前,日产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如何?

马智欣:日产在中国的战略,首先就是必须要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到2027年夏季,我们将投放市场的新能源车型的数量从原本的8款提升到10款,其中包括日产品牌的9款。我们将其中的两款新能源车型带到了上海车展现场。未来,这两款车型都会出口全球,在中国本土市场和海外市场同时销售,这是我们对“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的一个成果兑现。

第二,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领先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帮助日产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中国,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本土合资伙伴,形成了智能伙伴生态圈。同时,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战略伙伴,一起携手开发创新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乃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日产在中国是已完成全价值链布局的企业。未来,我们仍然会坚持自身的品质,在不牺牲任何安全或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

 

问题:日产新能源汽车的最新产品战略从之前的8款增加到10款,那么日产在预算方面和战略合作方面,将如何支撑产品规模的升级和攻势?

马智欣:第一,我们在中国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各项运营,包括产品研发,特别是新能源产品研发、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截止到2027年夏季,我们共计上市10款新能源车型,其实我们还有更多车型的计划。未来3年,日产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建技术中心以容纳4000名员工。

第二,我们对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的控制是全球领先的水平。在中国,必须要保持中国节奏,我们把产品研发的周期缩短至24个月内,确保产品持续超越客户的期待。我们在“中国速度”上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方法,高度认可本地研发团队的能力,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中国速度”是建立在日产质量安全标准之下实现的突破。

问题:中国市场对于日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智欣:中国对于日产汽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在技术等很多领域,中国是非常领先的,特别是在电驱化和智能化领域,中国的消费者正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我们希望能够参与竞争,并且抱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保持自身强大的竞争力。

事实上,日产汽车在四十年代就推出了第一台电动车,发展至今,已经在电驱化这个领域积累了悠久而丰富的经验。此前,我们在推出新车型方面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但现在已快速做出改变去适应中国速度。日产汽车计划到2026年底追加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开发各种新的产品,同时加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所以中国也是我们尝试创新和突破的重要市场。

鉴于中国在技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我们相信可以帮助补充并丰富日产全球产品线。在上海车展展示的N7和Frontier Pro PHEV,不仅会在中国市场销售,还会依托日产汽车全球的经销商网络优势,年内走向全球其他市场。

之前我们也对管理团队进行了调整,现在我们正站在新一轮产品复兴的起点上,这意味着将会有许多全新的、令人兴奋的产品问世。最后我想再重申一点,中国是日产汽车全球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新产品

问题:日产在上海车展首发的这款Frontier Pro PHEV皮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款车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在哪里?接下来还有哪些计划?

毛力民:首先,Frontier Pro PHEV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也是首款电驱皮卡。作为日产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它将依托日产汽车全球的经销商网络优势,一年内将走向世界,从而补充并丰富日产全球产品线。

 

郑州日产肩负着开拓皮卡和越野市场的重要使命, Frontier Pro PHEV是由郑州日产中日研发团队共同打造,是郑州日产“全球多元越野平台”推出的首款全球化车型。我们会基于这个平台相继推出更多车型,涵盖皮卡、SUV等在内的多种车型,同时布局国内国外双渠道,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另外,我们在母公司的推动下会推出CDV(City Delivery Vehicle),在两年之内,郑州日产会组合推出9款全新车型,其中5款是日产品牌。

问题:日产最新发布的N7和Frontier Pro PHEV插混皮卡在设计理念有哪些新的考量?如何看待中国新能源汽车设计的趋势和潮流?

阿方索·阿尔拜萨:日产拥有几十年的皮卡和SUV制造经验,我们的产品和技术经历了各种地形路况的严苛测试,由此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如今,我们和合资伙伴郑州日产也迎来新的机遇,推出Frontier Pro PHEV这款日产全球首款插混皮卡车型。

Frontier Pro PHEV高达800牛·米的扭矩令人惊艳,这也让日产的DNA更显强悍。它外观很硬派、很野性,但座舱内却能让人感受到出众的舒适性和智能感。另外,它的车身颜色很特别,黄色中夹杂着些许金色,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

我们希望打造一款更加无缝、自然,将内部与外部技术高度融合的车型。我们将这种感性理念完全融入了车型前端的设计,使其看起来变化多样,时而充满魅力,时而颇具科技感,这是根据中国消费群体的偏好所做的调整。

 

问题:N7和Frontier Pro PHEV未来有没有具体的出口时间?将有哪些打开海外市场的举措?

马智欣:我们在中国研发、设计、生产的车型都会考虑不只在中国要成功,也要实现出口,所以我们所有的车型都出于同时开发国内和国外版的考虑,这是我们新节奏、新战略。

整车出口对我们至关重要,目前相关业务进展顺利。这两款新产品将在一年之内开始出口,具体时间和出口目的地,我们将在合适的时间公布。我们将充分发挥各市场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根据全球各地市场的现状,结合我们的产品特点,制定不同的出口策略,满足全球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

 

关于在华合作伙伴

问题:东风日产已经跟Momenta进行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合作,还有正在跟华为进行智能座舱的合作,为什么选择跟他们合作?

关口勋:首先,我们一直在努力加速适应中国客户在智能化、组合驾驶辅助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与期待。我们正在合作的华为和Momenta都是本土领先的组合驾驶辅助技术的供应商,未来我们也会持续不断地与其他快速发展的科技企业展开合作。这正是我们的战略方向,通过加强与本土合作伙伴的合作,使我们保持中国速度、中国节奏,能够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保持竞争力。

问题:日产汽车具体如何与本土伙伴展开合作?

泉信吉:日产一直对中国合作伙伴持开放态度,也和多家本土研究机构开展了丰富的合作,比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等。

首先,我们与本土领先的组合驾驶辅助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提升车辆组合驾驶辅助的智能技术水平,构建“智能生态”。其次,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日产汽车与文远知行(WeRide)在苏州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实地运营测试。合作自2023年起至今,测试车队已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4万公里。另外,我们还和清华大学开展了深度合作。2024年,双方携手成立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要启动两大项目课题研究,包括针对Z世代人群的有效媒体触达方式和中国Z世代人群的购买行为的研究,以及针对电动汽车(EV)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开发的研究。日产做好了准备,未来能够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展开合作。

 

关于在华如何转型

问题:在以新能源为主的中国市场,合资品牌转型一直是比较笨重的,日产在这方面是怎么考量的?

马智欣: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巨大。中国的友商带来了很好的创新产品与技术,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认为,日产汽车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实力,包括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技术传承,只是之前在市场规划方面反应不够迅速。日产拥有92年的历史,进入中国市场深耕也已超过50年,我们有丰富的资产积累,强大的团队和本地完整的价值链,这源自多年来的体系力构建。

我们必须要跟上中国节奏。跟以前的合资公司不同了,现在我们高度认可本地研发团队的能力,也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的开发。在中国,我们的研发团队拥有高度的话语权,包括产品性能,动力配置等。我们不是传统合资公司那种模式,单纯等总部的反馈回复来指导行动,更多是由国内团队来决策。

问题: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恢复?未来在新车上具体有哪些规划?

马智欣:我们内部有很多计划,任何计划都必须保持灵活性,我们的目标是紧跟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出行需求,正在加速导入均衡的产品组合,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涵盖轿车、SUV、皮卡在内的多种车型,以及包括燃油、纯电、插混、增程在内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我们认为,未来仍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共存。

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车型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当前我们的整体规划顺应这一趋势。当然,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几年时间,因为我们需要将目前已经规划好的十款车型逐步推向市场。除了Frontier Pro PHEV和N7,今年晚些时候还将再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到明年年初,我们还会有更多新车陆续推出,整体产品发布的节奏已经明显加快。在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车型的同时,我们也在同步推进出口计划,力求年内实现出口的重大突破。

 

问题:日产汽车将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并且提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马智欣:首先,日产不是一个小众品牌,我们是一家覆盖全市场各细分领域的全球化公司。放眼全球,日产提供从高端运动车型到入门经济车型的产品组合。未来,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市场恢复到这样的布局和水平。

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定位,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继续强化以往擅长的领域,虽然目前的表现与以往相比有待提升,但我们仍然计划优先补齐这些关键细分市场,夯实基础。在技术方面,现在已经非常明确,安全和智能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日产也已经完成了布局。

除此之外,我们更希望在产品中体现日产独有的特色。在日产内部,我们一直想要传达一种“不言自明”的Nissan感受,即我们怎么让用户一坐进车里,不需要标识,就能立刻感受到这是一辆日产汽车。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日产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体现。

 

最后,关于产品开发节奏,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速度”。为了更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将积极与更多优质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节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通过这种更聪明、更灵活的开放协作模式,我们不仅可以加快产品推出速度,还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性以及日产独有的品牌感受。

 

点评

“中国速度”,这是日产汽车反复强调的重点。如何做到又快又好又安全,而且还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日产独有的品牌感受,这些皆是日产正在解题的方向与路径。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5-05-08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