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赟 立、编辑|禾 子

 

“快造车”反映的是行业风气,谁速度快谁就能抢夺市场先机,掌握主动权;相反,对于“慢造车”的厂家,尤其是坚持“质量优先”、“品质导向”的厂家而言,“以速度换良品”的做法明显牺牲了“性价比”。

在完美主义者眼中,“保时保质”才是理想的造车状态,但行业现状表明能同时兼顾的还是少数。如果说“速度”和“质量”两者只能选其一,出于对现金流、利润以及时间差、占有率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评判,或许绝大多数造车者会选择前者,而从近日北京现代品牌战略沟通会释放的信息来看,北京现代毅然选择了后者。

 

反向操作欲破局

北京现代缺席了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但北现深化转型的品牌战略并没有缺席。近日,在上海Studio 88 Space(算艺术文化空间),北京现代召开了品牌战略沟通会。放弃车展,在此开办独立沟通会,这样的北现变得有些深沉。

从沟通会落地的整体效果来看,完全不像一个老牌合资厂商所为,尤其是新颖且开放的沟通方式,北京现代表现出的通透、干练以及品牌“向新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家新势力厂商,让与会者眼前一亮。

北京现代用超脱过往的展现形式刻画了一个全面深化转型的新汽车品牌形象,以正式迎接“新合资时代”的到来。

北京现代和其他主流厂商一样将中国市场作为核心引擎,并以此推动品牌全球事业的发展。“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是北现的从当下到未来的主要方针,显然和过去单纯为了打开一方市场的初衷产生了本质差异,因此当北现高管将现在定义为“新合资时代”,也就不难理解了。

 

跻身所谓的“新合资时代”,北京现代的做法是“做自己”、“真造车”,联系起来看,“缺席车展”只是第一步。近年来,跨界流量、网红元素开始涌入车圈,车展不再纯粹,成了“耍宝斗法拼声量”的舞台,造车的、不造车的都来了,对众多渴望快速打响品牌、吸纳资本的厂商而言,“参展”尤其是“参加上海车展”要远比“造车”重要得多;而对于北现这样有历史底蕴,还有些铮铮傲骨的合资老厂而言,“流量造车”、“噱头卖车”的路径实在难以苟同,多重因素下,北现选择了“暂不参展”,这也成了北现在业内外口中的“反向操作”。

北现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从“没有花活儿,只见真章”的活动主题便能感知一二,也正如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双双所说,“北京现代不是一个网红品牌,不为博眼球、卷流量,也不会喊口号,要做的是‘慢造车’,要打造的是具有‘新质力’的产品”。

在北现看来,失控的“快造车”会带来产品品质缺陷和用户信任危机,过度的功能堆砌无疑会刺破伪需求的泡沫甚至造成品牌信任危机。换句话说,坚持“慢造车”并不是北现有多么特立独行,而是北现一直以来都坚持着“用户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所以,“慢造车”既体现了北现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以品质塑造差异、完成破局的手段。

 

在新合资时代“两条腿”走路

北京现代对“新合资时代”的定义很明了,简单说就是在新汽车时代合资厂商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承担品牌全球化路上的支撑以及驱动作用。

“慢造车”追求的“品质为先”是北现的造车底线,至于在新合资时代如何破局,展示了两条路径,厂方将其归纳为“真投入”和“真布局”。

在投入方面,北现宣布北汽和现代双方增资80亿,全力支持北京现代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渠道升级等领域的持续深耕。客观来讲,如果换作不以“真造车”为目的或重金投入流量及设计研发的新汽车玩家来说,这笔增资不算多,但对于基础不错、逻辑清晰同时方向锚定,又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北现来说,或许能“事半功倍”。

关于布局,实际上也可以分为两步,分别是“本土化”和“出口”。

 

首先,北京现代进行了本土化的组织调整,成立了中国战略事业部;其次,与宁德时代、博泰、毫末等国内领先的技术企业达成合作,将引入更多先进技术,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用车要求;另外,北现还在加快丰富本土化新品体系,未来四年每年都会推出2-3款新能源车,涵盖轿车、SUV、MPV等车型,实现纯电、混动、增程全覆盖。

北汽和现代双方也在争取将北现打造成全球出口基地,2025年北现力争全球出口乘用车10万辆,完成翻倍,并争取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北京现代凭什么?

中国汽车市场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突破3000万辆,其中2024年光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了1000万辆,占比超过40%;2024年全球前十的车企全球销量约5400万辆,其中44%的销售在中国市场。北现方面直言,中国汽车正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智电转型。

显然,中国市场首屈一指的需求规模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在乘用车产业智电转型领域的激进态度,对全球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值拉满的存在,这让北京现代下定了“立足中国、展望世界”的决心,同时也给足了北现“坚持慢造车”和“重返舞台中央”的信心。

在决心和信心之外,北现并不缺实力。

 

北京现代背靠现代汽车和北汽集团,前者有57年的造车历史,连续3年销量位居全球前三,2024年现代汽车全球销量达723万辆。在产品深度、核心技术以及品牌价值、未来价值等方面,现代汽车也跑在了全球前列,目前现代燃油车、纯电车、混动车、氢能源车多线并举,尤其在纯电高端品牌IONIQ的落地及传播方面获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现代N的性能IP的影响力也在直追M Power、AMG等主流IP。

此外,现代汽车研发的AAM商用飞行器、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也陆续由实验室转向应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现代已不只是车企,其正在为转型为高新技术巨头而努力,庞大的技术储备对北现乘用车的赋能不可估量。

而北汽集团,连续12年入围世界500强,又是中国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放眼本土自主厂商,北汽属于较早的入局者。

北京现代要的是“1+1>2”,要取各家之长形成合力。北京现代已累计投资1200亿元,累计销售1200万辆,曾连续多年蝉联“车辆可靠性研究”第一名,目前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已突破450家,且多数门店已陆续完成新形象升级。从各方面看,北京现代都处在向新向好的节点,转型也好,破局也罢,都不缺上岸的筹码和资本。

 

点评

北京现代想走自己的路,并非“自命清高”,而是在北现看来“真材实料”、“用‘品质’和‘安全’兜底”才是同质化时代实现差异,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从大的面上看北京现代已经做好了转型规划,也有不错的“家底”和“口碑”,但依然处在机遇和挑战的交叉口,如何改变消费者偏好,如何重塑“价值导向”的消费观,如何说服消费者“舍快求慢”是现实问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5-05-08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