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小米造车是留后手,给雷军一个失败的机会

小米造车是留后手,给雷军一个失败的机会

在手机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小米能够享受到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少,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面临的阻力和困难则越来越大。进军汽车行业,对于小米来说,无疑给自己留一个后手。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弛、编辑|康乔

 

屡次辟谣之后,小米造车终于得到官宣。在国内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科技巨头纷纷强势进入汽车行业之后,小米也终于加入这个大军。作为国内主要的手机厂商之一,小米集团层面发布公告,正式立项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小米汽车马上就要到来。小米将成立一家电动汽车全资子公司,并由小米掌门人雷军挂帅。该公司首期投资达到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将达到100亿美元。财大气粗是人们对雷军那番表白的直观印象,但是除了两个100亿,小米并没有透露更多关于未来汽车规划的信息,更多细节还有待小米在今后的发布会上给我们揭晓。

 

手机边际效应式微

在小米官宣造车的信息发布之后,不少人士并不看好小米在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从小米内部看,其在汽车行业的积累远不如和它类型较为相似的百度、阿里、腾讯和华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布局远不如这些同行。从外部大环境看,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堪称惨烈。在几乎所有车企都已经将电动车以及智能网联领域作为企业重要投资领域之后,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小米需要和全球最顶尖的技术来正面PK。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亦或是大众的MEB,还有无数即将到来的新能源车型,对于小米来说都不是容易挑战的对手。

 

但对于小米来说,在汽车新四化时代的变革前,进军汽车行业是其百年不遇的最好时机。一方面,在手机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小米能够享受到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少,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越来越大。尤其是前段时间在被美国政府一度认定为和中国军方有联系之后,意味着小米也随时可能面临美国政府的打压。一旦遭遇华为一样的被断供芯片之后,小米最为依赖的手机业务短时间内也会遭遇重大影响。因此进军汽车行业,对于小米来说,无疑给自己留有一个后手。

 

另外一方面,这几年来,小米投入大量的资金构建了自己的小米生态,在空调系统、大屏触控、点烟器、扶手箱、充电口、行车记录仪等等汽车内饰相关的领域,小米都可以迅速拿出品质不低的产品。但对于现有的主机厂来说,小米很难切入它们的供应链,或者说主机厂主动对这些零部件进行升级的动力并不大。所以与其苦苦去争取项目,还不如自己造车,将自己的硬件生态直接部署到自己品牌的车型上,进一步打响小米生态链的品牌效应。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从2015年开始就相继投资了蔚来和小鹏两大车企,如果在去年还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话,那雷军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只要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小米并非没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

 

给小米一个失败机会

对于小米造车,业内人士看衰的比较多。不过,如果小米用自有资金,不靠地方政府投入特别的税收或者土地资源,那就不必对这种行为进行指摘。在昨天的发布会上,雷军也是反复强调小米当前手上拥有超过1000亿的现金储备。手握这么大笔现金,如果小米愿意,投入在造车领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相比于其他房地产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没有卖车之前,就先开始在低价购得的土地上建好配套的房子开始卖房,小米并不会侵犯到社会的利益。就像之前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造车初期就曾疾呼:能不能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

 

小米造车,很有可能采取之前百度、阿里造车的模式,和传统车企或者新势力造车企业合作,应该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量产交付的捷径。之前包括宝沃、长城以及开云都和小米传出过绯闻,成为小米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代工者。最终小米代工会花落谁家目前并不好说。但对于小米来说,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市场切入点,开展错位竞争,战略性地避开特斯拉等强劲竞争对手是一个上策。

 

小米造车动了谁的奶酪

小米的加入,其实具有比较强的行业指标性。小米肯定不会是跨界进入造车行业的最后一家企业。如果寻求整车厂代工这条路被证明可以走得通,那以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拥有一技之长的企业通过这种投入相对较小的模式来进军汽车行业。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种模式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无外乎是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被进一步弱化。在线上直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势力造车企业选择的销售模式之后,传统的汽车销售渠道的作用已经被极大地弱化。

 

随着代工模式的兴起以及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传统主机厂也将沦落为一个总成级别的供应商。如何捍卫自己的地位,将成为吉利、长城这些传统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苹果、小米加入汽车行业,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企业的地位也将受到挑战。毕竟在吸引年轻消费者,进行客户运维方面,小米的粉丝比蔚来、小鹏要高出不少。

 

点评

小米还是造车了。小米之前,也有同为手机、电视供应商的乐视造车的惨痛教训,对于小米来说,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造车要遵循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推进,否则摊子铺的太大,无论有多少个亿都会难以收场。这点,精明的雷军只要头脑不热,肯定会懂。依托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市场和供应链,小米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4-01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