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内卷”演变“淘汰”, 2024年新能源车驶入决赛圈

“内卷”演变“淘汰”, 2024年新能源车驶入决赛圈

据我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0%,这对于很多已经苦苦支撑的小众车企而言未必有机会,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行,但马太效应凸显,最残酷的淘汰赛恐怕要来了。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2024年汽车市场的主基调恐怕已经定下:车企淘汰正在加剧。大多数车企已经开始疯狂降价,先有特斯拉对Model 3和Model Y多款车型进行大降价,后有理想汽车L系列车型降价幅度高达3.8万,长安阿维塔、零跑汽车、哪吒汽车以及吉利新能源品牌极氪都有或多或少的价格优惠。

今年的汽车市场依然延续了去年的疯狂,无论是老牌自主车企、国内造车新势力还是合资品牌,几乎每家车企都卷入了这场降价浪潮。当内卷变为淘汰时,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更加残酷。

 

新能源汽车增速依旧

在2024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汽车行业的大咖们就对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趋势进行预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预计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新能源乘用车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预测研究总监陈丽然认为,2024年整体汽车市场维持稳定增长,增速10%左右。燃油汽车国内市场增速持续减低,燃油汽车出口市场稳中有升。而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将高速增长,预计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各占50%。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依然高速增长,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终究将占据半壁江山,甚至会在不久将来超过燃油车的影响力,正式迎来汽车行业的新时代。新能源汽车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游成本的下降: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正在拦腰下降,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破10万元/吨,均价报9.9万元/吨,要知道在2022年价格顶峰时期,碳酸锂的市场价格高达60万元/吨,除此之外,中高镍三元材料、六氟磷酸锂等动力电池相关原材料都在降价。随着成本下降、技术与规模逐渐提高,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持续降价,也就意味着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仍然还会打下去。

 

新玩家登场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会迎来更多新玩家的涌入。此前小米汽车高调入局,尽管此前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消息之中透露出新款车型价格不会太低,但就当前小米汽车的热度,想必也会对现有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格局造成不小的冲击,从小米汽车首台车型SU7的相关信息上来看,新车在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方面都会带来新亮点,大概率会和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力军的蔚来、小鹏、零跑一争高低。小米汽车的入局代表可能会有更多互联网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跃跃欲试。除了造车新势力,新玩家中也包括一些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新产品,大众汽车预计将在本年度上市新款纯电轿车ID.NEXT,填补高端纯电轿车的空白;沃尔沃汽车也计划将在今年年中上市旗舰纯电SUV——EX90;雷克萨斯也将会推出与奔驰GLE对标的新能源SUV雷克萨斯TX。这些合资品牌可能在电动化转型起步较慢,但进程已经逐渐加快,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护城河”可能支撑不了太久,一些品牌也走到了淘汰赛边缘。

 

越来越卷

在弱肉强食的市场之中,淘汰与兴起是企业的家常便饭,2024年初始就有一些造车新势力面临倒下的风险,其中高合汽车便是代表。新年初始,网上发布众多关于高合汽车欠款停工、工厂停工的消息,尽管高合汽车对此消息进行辟谣,但从高合汽车上个年度8000多台的总销量上看,想要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这样的数据与几家新能源头部车企的销量相比实在差距悬殊,这家成立不到几年光景的高端汽车品牌,在内卷更加严重的2024年恐怕难以生存下去。

越来越多的车企意识到国内内卷的严重性,开始寻求生机,近几年来,国产汽车的出海步伐逐渐加快,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购买远洋汽车运输船进行出海。国内自主车企正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的新路,尽管哪吒汽车在国内并未实现年度目标,但在产品出海这件事上十分执着,在去年海外销量达到2万台,同时计划在2024年加快海外布局。对于很多国内已经“卷不动”的造车新势力而言,出海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生机。

 

点评

2024年将会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新格局的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一些车企或被淘汰出局,造车新势力与传统企业的对决会更加激烈,而这也意味产品和技术迭代升级加速。在这场决赛中,谁能够笑到最后呢?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0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2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22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0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1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9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4-01-31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