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猎装版”大众CC能否成B级市场搅局者?

“猎装版”大众CC能否成B级市场搅局者?

凭借略高于迈腾的特殊定位和剑走偏锋的轿跑外观,CC本可成为品牌向上、产品年轻化的战略延展之利器。但随着二线豪华品牌中型车的集体下沉,SUV的市场份额对轿车的反超,CC的市场空间无疑被进一步压缩。号称“最不大众”的大众能否借中期改款打破合资中型车市场的现状?“R-Line”和“瓦罐”版本的加入又能否助其站稳脚跟呢?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赟 立、编辑|禾 子

 

12月7日,一汽-大众CC的中期改款车型在丽江上市,R-Line版本和“瓦罐”版本车型的加入成为了改款亮点之一。新车售价24.99-29.99万,其中三厢版车型价格区间为24.99-29.29万,猎装版车型售25.69-29.99万。

对于这样一台当年(2010年)售价足以在二三线城市买下一套房的大众,虽然没有辉腾的旗舰光环,但一样长期享受着德粉和大众车迷的拥簇。曾经的CC凭借的是少有的轿跑造型、无框车门以及独树一帜的外观和自带话题的属性。

而如今,以自主品牌为例,动辄流水的轿跑造型,连SUV都集体“沦陷”;无框车门变得更加触手可及,目前如日中天的国产Model 3就标配着无框车门,起步价格刚好和新CC裸车的起售价相同,况且Model 3还省去了购置税。尽管如此,后者的价格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至于CC向来引以为傲的别样造型,如今也不足以支撑起一汽-大众对它的预期。毕竟当下设计出彩、以“颜”上位的车型不在少数。自主阵营中的逸动PLUS、UNI-T就已经刷新了自主玩家们的设计上限;合资品牌中大众自家的ID.系列在个性设计、未来元素上也已经甩开了老CC一大截;新势力们更是天马行空,不再墨守成规。

曾经的优势已渐行渐远,要想获得更多的竞争力,中期改款无论如何都是当下一汽-大众CC完成跃迁的最好契机。

 

有迈腾的底,能否有迈腾的命?

在那个CC单换住房的年代,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言论“CC是穷人买不起,但富人看不上的车”。不管这句话是否站得住脚,但CC尴尬的定位确实被暴露无遗。

在多数人看来,与迈腾共平台的CC就是一辆换壳的迈腾。在本次中期改款之前,两辆车除了外观有别,剩下的几乎就是同一辆车。

“本是同根生”,CC却比迈腾高出几万的定价让更多的消费者辗转反侧下还是选择了迈腾。

IC Auto早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迈腾车主中有44%的人年龄在25-30岁之间,而31-35岁之间的车主比重只有24%。但迈腾车主的平均年龄却为31岁,是否可以理解为即使是那44%的30岁以下的车主,也是更加接近而立之年的岁数。

考虑到调查时间也发生在早期时候,所以可以粗略地表明迈腾车主应该以80后为主。80后经济基础和整体消费能力要高于90后,但会在权衡售价后去考虑更加稳重的迈腾,很难想象又有多少人会在深思熟虑后考虑购买CC呢?

比80后年长的消费者有不错的经济实力,大多也会倾向于更加稳重的车型;而90后消费者向往着年轻、运动的座驾,CC的造型显然触动了他们的心弦,但比迈腾更加高昂的售价让绝大多数年轻消费者又望而却步。

另外,即使达到CC预算的消费者很大程度又会被大幅优惠后同等价位的二线豪华品牌所吸引。直接导致的现象是“没人否认CC不错,别人买会推荐,但别人推荐就‘谢谢’”。

从下半年开始,大众CC的单月销量仅1次突破了“3千辆”,这一次还是发生在了所谓的“金九”;而从去年十二月份到上月的近一年时间里,CC也只有3次单月销量达到了“3千出头”,并且这11个月的平均销量也只有2373辆。

另外,10月的销量数据显示,大众CC仅卖出了1812辆,反倒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5.37%。今年前10月累计销量为22733辆,同比上涨38.76%。

由此可见,一汽-大众CC长期销量不振,今年的市场表现相比起主流合资中型车来说有着天壤之别,但对于CC来讲,却有着长足的进步。

再放眼同级中型车市场,有着相近售价的二线豪华品牌凯迪拉克CT4在10月卖出了2764辆,沃尔沃S60卖出了2949辆,均比CC(1812辆)高出了不少;即使是长安的睿骋CC同期也卖出了4591辆,着实让大众本C汗颜。好在同平台的迈腾以19858辆的单月销量牢牢占据了10月中型车销量榜单的第二位,总算替CC找回了颜面。

但迈腾与CC永远都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前者的畅销只可能加速后者的“萎靡”,所以救(gǎi)市(kuǎn)才是一汽-大众CC的当务之急。

 

新CC增“瓦罐”、添“R-Line”能摆脱迈腾的影子

新CC的中期改款的思路大致集中在了三大方面:情怀营销、年轻化、智能化,而大众所有的努力更像是希望CC能够尽快摆脱迈腾的影子。

1、情怀营销

增加R-Line车型和Shooting Brake车型都算是大众的惯用招数。

如今“R-Line”标识已经能在越来越多的大众车型上看到了,最近刚完成上市的第8代高尔夫更是将R-Line版本设为了顶配车型。

大众R,代表着21世纪初在沃尔夫斯堡掀起的性能狂潮,甲壳虫的RSi成为了R部门的处女作。要说“R”如何成为车迷心中令人热血沸腾的代名词,就不得不提到后期的R32、R20,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高尔夫R。

R部门给足了年轻人幻想的空间,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年轻车迷奋斗的源泉。但现实证明,在各方因素之下,最终选择“R”的永远是少数,而绝大部分曾经的追梦者最后得到是“R-Line”。简单说,“R-Line”除了不能给车主“R”一般的风驰电掣和浑厚声浪,其余的都会给到。

换句话说,R-Line车型相比R版本有着更高的性价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到了车迷心灵上的慰藉。所以,“R-Line”让一汽-大众CC获得了新生,也焕发了青春,更让新CC从姿态上与迈腾区分了开来。

“瓦罐”则让更多向往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找到了归宿,那些见惯了三厢轿车、看腻了SUV的人们也得以有了彰显个性的选择。

曾几何时,Shooting Brake是贵族们用来装猎物、放猎枪的移动工具,而如今则是人们去装载生活和理想的心之所向,是人们去寄托情怀、清新脱俗的个性载体。

从大众家族历史来看,曾经也有一辆迷人的“瓦罐”同时又是R部门下的产物,至今仍然有着忠实的粉丝为之疯狂。大众Passat R36(帕萨特旅行车性能版)在车迷心中就一直是继承着R基因的最美大众旅行车之一,而R36之后鲜有的“瓦罐”佳作更让旅行车形象变得高高在上,情怀也在此种下了草。

说到底,R36无论是对R-Line还是对如今的大众休旅车都产生了启发,同时也成为了大众用来“消费”用户的情怀牌。

 

2、年轻化

新车前脸用上了和八代高尔夫相同的贯穿式LED灯带,R-Line车型在下包围处加入了黑色装饰条的点缀;车身侧面的升级在于轮毂,中期改款前的CC顶配车型仅仅是配上了18英寸的轮毂,而新CC在顶配车型上终于用上了和美版CC相同的19英寸的枪黑轮毂。

新CC的内饰和迈腾有了明显的区分,中控样式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真铝和实木搭配的装饰,既保留了稳重又不失时尚的调性。

中控采用了全液晶数字仪表,方向盘则是全新样式的第二代R-Line多功能运动方向盘。另外,哈曼卡顿扬声器的加入让新CC照顾到了更多热爱音乐的年轻用户。

除此以外,操控的提升也是对CC年轻化定位最好的证明。一直被消费者吐槽的和迈腾相同的底盘和车身动态在此次中期改款中也得到了改善。根据官方介绍,新CC底盘进行了重新匹配,采用了与迈腾差异化的驾乘风格,更在继承迈腾良好乘坐舒适性的基础上,对操控性能进行了提升。

厂家通过悬挂、转向和轮胎的综合调教,保持了欧版轿跑车的运动基因,并兼顾中国特色的底盘乘坐舒适性。在更多人眼中,运动属性的提升才是对年轻化最好的交代。

新CC由内而外都充斥着年轻、运动,而这一切依然是为了和走商务路线的迈腾背道而驰。

 

3、智能化

中期改款给予了CC更多、更强大的科技、智能配置。

新车可通过Travel Assist一键式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实现0-160km/h范围内的全速域、全旅程覆盖,配合全景可视泊车等辅助系统,实现L2+级全方位辅助驾驶。

相比L2级辅助驾驶,新CC增加了4大优势:例如凭借相互独立的驾驶辅助功能实现集成且“一键启用”的Travel Assist,并可实现横向与纵向的统筹控制;驾驶辅助的速度扩展至0-160km/h,实现全旅程覆盖;采用离手监测电容方向盘,监测驾驶状态;前后预碰撞辅助,降低追尾伤害。

 

点评

自此,大众CC不再只是我们印象中那个轿跑,也可能是能承载诗和远方的“瓦罐”。从意识形态到外观内饰,新CC都让世人看到了它努力求变的决心,和将产品骨子里的“标新立异”持续放大的恒心。也正是如此,一汽-大众CC猎装版也成为了继Passat旅行版、迈腾旅行版和蔚揽之后又一辆大众旅行车,重点在于前者的身份是国产,同时也是市场中同价位(官指价)唯一一台旅行车。新CC能否在合资中型车市场独占鳌头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依然还是那个最有调性的最美大众。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9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5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0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20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0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7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6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7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12-14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