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好书连载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改变格局】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改变格局】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滴滴出行将共享出行带到了中国,并在短时间内让大众接受,这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的出行革命,它正推动汽车业以制造为重心转向以服务为重心。共享经济已经变成全球新经济的最前沿,这一趋势将大大改变未来的汽车业生态。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赵 奕

 

 

2014年9月2日,当天上海下着瓢泼大雨,傍晚17点左右,我开始向位于上海闸北(彼时,闸北和静安还未合并)的大宁易园赶。当天晚上,那里有一个会,这是AutoLab(汽车实验室)的一期线下沙龙,主题是:“P2P租车会是最好的共享出行方式吗?”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451

PP租车曾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和IDG、晨兴资本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但这家企业今天已经不复存在

 

AutoLab线下活动从2013年4月开始举办,到2014年9月已经举办了37期,这么多期活动中,这期聊P2P租车的活动是第一次把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都邀请了过来,包括PP租车、宝驾租车、友友租车和凹凸租车四家企业的相关人员。其中,只有凹凸租车是上海本地的创业公司,而PP租车、宝驾租车、友友租车都来自北京。

 

每年国内创业领域都有一些热点,2014年正是P2P租车。上述这几家公司都拿到了不同数额的风险投资,让我们来做个梳理:2014年3月,PP租车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11月,又获得IDG、晨兴资本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成立于2014年3月的友友租车也在同年9月获得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成立于2014年3月的宝驾租车,在2014年获得了共计3500万美元的投资。比以上成立都早、总部位于上海的凹凸租车则获得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投资。

 

经历过这些年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潮的媒体人,在担任当晚活动主持人的时候,我内心还是有小小的激动。各种共享模式中,P2P最为彻底,把私家车主的闲置车辆分享出来,供另外一位需要用车的人使用。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998

除了车联网和新能源,车辆使用的变化也在催生汽车业态产生新的模式

 

王嘉明是PP租车当时的联合创始人兼CMO,也在现场做分享。我至今还记得他当时提供的数据,P2P领域每投入1台车,可以节省13台新车的投放和使用,“极大地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环保。”不过,如今PP租车这家企业已不复存在,事实上不仅是PP租车,当晚在现场的友友租车也已经宣布停止运营,这都是发生在2017年的事情。宝驾租车,目前已经变成了分时租赁平台,为分时租赁公司提供导流服务。实际上,也可以视为停止了原有业务的运营。硕果仅存的是凹凸租车,这家公司仍旧在引入风险投资,并且始终扎根在P2P领域。

 

共享出行的N种形态

 

以上发生在2014年9月的一幕,仅仅是共享经济影响国人出行的小插曲而已。随着汽车产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除了技术革命在车联网和新能源两个方向影响着我们,我还想说一个变化,就是车辆使用的变化。

 

例如就在2017年,北欧国家芬兰有一项规定,说要逐步消灭私家车,利用自行车、汽车、轻轨、火车共同组成“交通共享”方案。而在国内呢?包括一些新兴的创业型公司,也在P2P汽车分享方面努力。也就是说,汽车不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所专属的,它是大家所共同拥有的。

 

王嘉明们的愿景其实和芬兰正在实施的交通共享方案多少有点接近,未来最好的状态是每天出门之前,通过手机查询周围有哪些闲置的车型,自己想开什么车,就去订一辆。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1610

使用方式的巨大改变也能节约能源与资源

 

这是使用方式的巨大改变,也能节约能源与资源。从这个方向上去考量,对于我们汽车产业的启示在哪里呢?包括汽车的功能设置,用户的驾驶习惯,与之配套的金融手段,甚至销售的模式都要发生改变,因为采购者从C端变成了B端,变成一个个大客户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变化会来得比较慢吧。但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产业的迭代、消费习惯的更替都加速了。

 

这一天也许很快会来到我们面前,比如我自己就很厌烦每天开一样的汽车了,假如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车给我开,每天路上都不太堵车,通过网络云端的下载,我可以让任何一台车变成与我使用习惯相匹配的汽车,为什么我要拒绝呢?

 

所以,我非常确定的是,上面的场景将会很快来到我们身边。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实现的每一步,共享出行的每一步,都有赖于我们今天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在深度探讨共享汽车之前,我先对这个行业做一个界定:什么算是共享?

 

首先,思考区分这个概念的维度应该是B2C还是C2C,就是服务是专门的公司给到个人,还是个人给到个人。按照这种区分方式,共享出行的一大类公司就是P2P租车企业,或者说是C2C租车企业,就是我刚刚前面讲述的凹凸、宝驾、友友、PP,当然还有Cocar,等等。这类公司是在个人用户之间搭起了桥梁。同样在做这件事的是二手车交易中的C2C模式,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就是指服务或者产品,从用户直接到用户。

 

另一大类公司就是所谓的B2C租车公司,这类公司是我们共享出行的主流,包括神州租车、一嗨租车、滴滴的专车、快车、顺风车、环球车享、曹操专车、盼达用车,等等。这一大类的特点就是服务由专门的机构提供,而非个人。其中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没有司机的,包括神州、一嗨、环球车享、盼达用车,等等;第二类是带有“驾驶员”的共享。

 

不带驾驶员的租车是共享出行行业最早的探路者,它们并不是随着移动互联网诞生,甚至和互联网也没有一点关系。国际范围内,包括Hertz、Avis、Europcar等,这些租车公司中,大部分诞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二战后婴儿潮的出现,当然另一方面是汽车在全球发达市场的普及。中国的神州、一嗨、至尊这类租车公司诞生在2000年以后,则和国内私家车的普及有关系。

 

上述两种“共享”出行方式,都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这里的共享,其实就是所有用户来“分享”某一台车的使用权。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2623

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是进入“分时租赁”阶段

 

而在2010年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大范围的应用,不带司机的共享方式已经变成触手可及。同时,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是进入“分时租赁”阶段。环球车享、盼达用车、CartoGo、ReachNow这样的分时租赁品牌有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都与移动互联网密不可分:一是完全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使用者的认证、寻车、支付等服务;二是车辆租赁时间不以“天”计算,开始以“小时”计,甚至“分钟”计。如果没有第一点的实现,可能我们也不能看到第二点顺利到来。

 

除了一大类没有“驾驶员”的共享租车,另外一大类就是带有“驾驶员”的共享。这类服务随叫随到,不像“无驾”车辆需要到固定地点取还车,因而它们的普及范围更广,应用更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滴滴出行,当然还有Uber、神州专车、嘀嗒、曹操专车等。这类服务中,被共享的不仅有车,还有司机。

 

其实,当我们描述有司机、无司机这两个不同场景时,我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都已经看到,基于“无人驾驶”的未来,将给“共享出行”带来的革命。也就是说,未来出行的终极方式肯定是“共享”。人们的需求仅仅是A点到B点,车辆本身的个性化实际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整个运行过程的方便、快捷、安全。

 

共享与场景革命

 

为了便于理解未来出行的终极方式———共享,我们举例说明。丰田在2018年CES展上发布了一款概念车,这届CES展丰田发布会由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亲自主持,他宣布丰田将转型为一家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当天发布会上,丰田发布了看上去像一个移动箱体的e-Palette。丰田公司明确表示,它的功用就是“链接”各个场景。e-Palette会启用一个全新平台(MSPF),低底盘和箱式设计将带来更大的车内空间。车长预计为4~7m,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变动。丰田和多家重量级企业结成合作伙伴联盟。其中,移动服务伙伴包括滴滴出行、亚马逊、必胜客、Uber、马自达。服务伙伴将从前期企划阶段开始参与,通过实验车辆推进实证项目。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3463

丰田公司表示,e-Palette的功用就是“链接”各个场景

 

-Palette根据不同场景,可以是一台亚马逊快递车,一台必胜客售卖比萨的车辆,一台滴滴或Uber的移动出行车,甚至是一间旅馆。总之,当乘客仅在意A点至B点的舒适、快捷和安全,而对车辆本身的品牌、个性化无所谓时,或者说自动驾驶已经变得极为成熟时,e-Palette的设想就可能实现。

 

虽然厢式车外形设计不够流畅,也谈不上美观,但它能给出最优的车内乘坐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汽车的运营将在一个城市工况的低速下进行。表面看上去,这仅仅是丰田对未来出行工具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背后有对未来出行场景的认知。2020年,丰田将把搭载了部分功能的车辆用作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的移动工具。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3789

-Palette是台专为共享而生的汽车

 

当我谈了这么多e-Palette,大家已经发现,这是台专为共享而生的汽车。其实,我们谈了很多新能源、智能驾驶、新材料,但汽车行业人士,特别是整车厂的朋友,并没有特别深入地考虑,当所有新技术汇集在一起时,人们使用汽车的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

 

这种情况类似智能手机与模拟手机的关系,当各种新技术因缘际会地集中在智能手机上时,用户体验并不是被简单的升级,而是被全新体验代替,我们突然发现,原来“还能这么使用手机”。原来,它可以支付,可以导航,可以社交,可以游戏,可以剪辑视频……这些都是模拟手机时代,我们不会赋予手机的“能力”,也是不会和手机联系起来的场景。我坚定地相信,这一切改变会发生在汽车上。

 

除了丰田外,我们来关注一下国际巨头们在共享领域的介入情况,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参与情况。首先是奔驰,奔驰旗下的CartoGo品牌,目前就在中国重庆运营。2015年1月,400台Smart作为运营车辆投放到重庆市场。亚洲CES展,奔驰在场外的科技馆前广场专门设立展区,展示了这台车。时隔将近3年,宝马在成都推出了ReachNow品牌,车辆是宝马旗下的i3。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4292

宝马在成都推出了ReachNow品牌,车辆是宝马旗下的i3

 

作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车生产企业,奔驰和宝马前后脚把它们的共享服务带入中国。这意味着已经认可中国目前汽车出行的发展水平,并可以向共享出行挺进。2013年,奔驰在当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CartoGo分时租赁服务;几乎是同年,在欧洲,宝马推出了DriveNow,并且将DriveNow引入美国,更名为ReachNow。

 

自己创立一个汽车共享品牌,是部分厂家的做法。这一做法的好处无疑是服务变得更加可控,但是弱点在于,整车制造企业要不断面临推出新服务、进入新城市的挑战。

 

所以,除了奔驰、宝马外,通用和福特选择了另一条路径。通用于2016年初,投资了美国市场排名第二的汽车共享平台Lyft。很快福特跟进通用的投资,参股Lyft。虽然Lyft和Uber类似,都是带有驾驶员的共享服务,这一点与奔驰、宝马自建共享服务平台不一样。但通用、福特投入这一领域的目标与奔驰宝马一致,即通过这家公司研究共享服务,通过这家公司验证自己的产品。

 

 

百舸争流

 

从2014年Uber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开始,造车巨头们无法安然自处。总有声音提醒它们,汽车公司无法接触到C端的日子就在不远处。所以,制造企业必须深入场景、深入服务中,而不仅仅把硬件(即一台车)造出来即可。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4855

在对共享经济的探索方面,走在前面的是上汽、吉利、北汽和力帆

 

这方面中国汽车企业也在探索,走在前面的是上汽、吉利、北汽和力帆。如果在今天这个时点来看,它们在共享领域的“代言人”分别是环球车享、曹操专车、华夏出行和盼达用车。

 

以上四家分时租赁公司,基本上占据了国内分时租赁的半壁江山。其中,环球车享是目前车队运营规模最大、拥有车型最丰富的公司。包括上文提到的,宝马在成都投放的i3,也是由环球车享负责运营,这和当初奔驰直接在重庆运营CartoGo不同。CartoGo目前在重庆已经遭到本地企业盼达用车的强势挑战,盼达用车以20倍的车辆投放,让当初400辆奔驰在当地的业务,显得更像是一次“实验”而非商业行为。

 

2018年初的这一竞争格局也和此前的合纵连横有关。在上海,2017年当地最大的分时租赁企业EVcard和e想天开合并,形成了环球车享。前者属于嘉定国资,而后者属于上汽集团。所以,这其实是上海国资内部消弭竞争,一致对外。

 

而在北京,北汽旗下推出华夏出行、轻享出行、北京出行后,还整合了富士康和庞大汽贸的资源,分别推出了绿狗出行和北京绿行。一个集团拥有5个品牌。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5348

环球车享是目前车队运营规模最大、拥有车型最丰富的公司

 

除了整车公司不断发挥自己制造和资本的实力,在共享服务中攻城略地外,另一种势力是原先的租赁企业,包括一嗨租车、首汽约车、神州租车,都推出了各自的分时租赁服务。此外,还有途歌、宜维、零派乐享等。业内人士可以轻松数出20家以上的分时租赁公司。但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分时租赁公司能够真正实现盈利。其中,以规模最大的环球车享为例,环球车享目前已在十几个城市中运营,车辆总数超过了9000辆。其中上海车辆数超过5000辆,日订单数超过2万单,收费为36元/小时,其中会有一些补贴。目前每车每天使用时长是4.2小时,使用时长达到5小时后开始盈利。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5647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分时租赁的代表公司Zipcar于2000年在美国成立

 

而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分时租赁的代表公司Zipcar于2000年在美国成立,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巅峰市值达到12亿美元。2013年被租车巨头安飞士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退市。这基本宣告了美国市场中,分时租赁挑战传统租车的失败。无驾驶员的这一类公司中,在中国的竞争可以说方兴未艾。虽然美国市场传统租车公司战胜了分时租赁公司,但是在国内,环球车享、盼达用车和神州租车、首汽约车相比有无胜算,目前还不能下定论。而在另一边带驾驶员的那一类公司中,其实这些年的主题就是滴滴不断整合行业各种业务形态的过程,从专车到出租车,从拼车到代驾,从自驾车甚至到单车(ofo)。实际已经模糊了带驾与不带驾这两大类的界限,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当然,所有出行中,躲不过去的那个词还是“共享”,不管是共享车辆还是共享一名“司机”。

 

而在2018年2月,滴滴宣布和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在内的12家汽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而紧接着在两会期间,又专门与北汽达成战略合作:在新能源汽车运营、大数据应用、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

 

一家拥有5个分时租赁品牌的汽车集团,也根本无法撼动滴滴在移动出行领域具有统治地位的流量优势。滴滴从专车时代一直“打仗”到今天。其实,我们只能说2018年时,以共享为关键词的未来出行只是打完上半场。

 

38共享经济改变未来汽车生态6258

看似格局已定的共享,实质上正在孕育着下一场风起云涌

 

滴滴本身还在双线作战。首先在场景端,美团点评正在强势地介入出行服务,业务还是那个老业务,但是美团点评是通过一次饭局、一场电影、一次聚会来渗透出行。所有那些场景都是出行的“目的”所在,滴滴突然感受到来自高纬度的竞争。

 

而另外一方面,汽车公司正在并不甘于仅仅作为车辆供应商,它们迫切渴望接触C端,如果自动驾驶一朝实现,起码在技术层面会抹平滴滴等企业巨大的运营优势。厂家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力。

 

所以,看似格局已定的共享,实质上正在孕育着下一场风起云涌。

 

编点评:“共享经济”不能念歪

 

共享,并不时髦。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只不过是没有功利的无意识而已。这无论是对家人和朋友,或对左邻右舍,以及介入社会的人际关系等,学会共享,这对于生活能力,情商培养都有益。而一旦戴上经济的帽子就成了理念,滤去了情感,变成了赢利的点子和想法,那就另当别论了。

 

最典型的是“共享单车”。一出现就疯狂。这种敏感超出了“共享经济”本身。而现实是,理念超前,市场滞后。大家便利了,却抱怨四起。症结不在思路,而是疏于管理,泛滥成灾。为何国外行得通,国门内就成问题。看来是动机,好经念歪了。后来爆出共享是价,圈钱是真。舆论哗然。

 

汽车也如此。拼车、分时租赁、网约车,包括私车在内,不管何形式,打的都是共享旗号,出现了未曾见过轮上创收的无序和混乱。动静不小,市场卡位,热闹过后,声名狼藉,就像退潮的沙滩,露出真相。事实上,汽车生态不但没有改善,反遭破坏或恶化。结果是,资源浪费,人心涣散, 生僻出诸多行业和市场,就像互联网业,生得多,死得快,一茬又一茬。

 

当然,汽车共享的概念不局限于消费,还涉及到制造和研发,但成效有限。尽管这是个有点超现实的理念,也有需求,被当作“共享化”的战略提出并非空穴来风,但能运作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倒是用于营销的噱头颇有新意,不过,市场不买账。原因出在哪里?看来,火候未到,经不能念歪。(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赵奕,新媒体AutoLab(汽车实验室)发起人、CEO。历任《东方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企业家》上海采编中心负责人,《小康》杂志社采访部主任,《第一财经日报》编辑、资深记者等职务。本书全文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期预告:旗何日再辉煌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0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11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7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0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6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1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7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5-05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