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进山探访“皮卡村”

进山探访“皮卡村”

皮卡,有人说是下一个汽车的风口。但人们看到的只是市场机会,并没有看到这是一种真正的“民生车”,更没有人意识到皮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纽带。通过探访“皮卡村”,觉得业界应该反思,改革开放四十年汽车带给百姓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哪种车才是民生最需要的?卫东村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皮卡村”的实践似乎已经作了回答。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编辑|钱 蕾

 

从景洪市到卫东村需要两个多小时,其中有大半的时间是行进在山里。我要去的地方就是出产普洱茶的源头布朗山——老班章的族裔。“现在路修好了,进山有了公路,以前叫国防路。”为我开车的是郑州日产景洪4S店董事长叫杨川。一路上,他成了我探访“皮卡村”的向导,也是他的客户。

 

“皮卡村”是郑州日产的一项“创造”。有人说这才叫真正的汽车下乡,也有人说,这是真正的服务营销。从需求来说,住在山里的农户和山民都希望借助汽车致富,过上幸福的轮上生活,另一方面也希望售后下乡服务就在家门口。“皮卡村”的应运而生,还是郑州日产在市场调查中的发现。汽车下沉,关键送服务。

 

 

其实,在汽销业中叫某某村的并不陌生。轿车尚未普及之前(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过“捷达村”、“富康村”、“桑塔纳村”。风靡一时,当作新闻炒作。此举很快就被农用车和微面所替代。原因就在于与民生还是有距离,并没有给用户创造利益。所以,“皮卡村”才是代表了民生的利益和真实的生活。历史就是试错和纠正的一面镜子,又在不经意中被创造,其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认识,成为社会进步的推手。

 

 

在盘山公路上,举目远望,青黛薄雾,群山莽莽,层峦叠嶂。我问老杨,我们进山的路,也许就是过去马帮走过的路。老杨有点得意地答道,那可不,现在被皮卡替代了。

 

 

这种变化让我吃惊。这是怎么改变的?老杨说,十多年前,偶尔在这里收“胶液”,朋友给了一张郑州日产皮卡的宣传页,让帮忙推荐,想不到一出手就卖出4台车。于是,改行卖皮卡了。他说,这里的山民和农户很需要皮卡。原因是这里地处热带雨林,属于东南亚气候。一般的车胜任不了。我说,这是不是受东南亚皮卡风的影响。老杨想了一下说,这里地处边境,两地边民有交往,与经常走动有关。

 

 

无意中改行的老杨从昆明来到景洪,居然成了西双版纳皮卡历史见证的元老。他说,皮卡给当地带来的不是移动出行,而是从两轮摩托上的解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以前这里的经济主要是种植橡胶,现在靠茶叶。据统计,云南现在以茶叶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就有八处,还有不少未被载入的村寨。随着茶叶经济的繁盛,对于交通工具依赖已然成为趋势,其中皮卡颇受青睐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据介绍,目前景洪市的皮卡年销量在2100台左右,其中郑州日产的皮卡就占35%。有人作过比较,郑州日产在这里出名,不仅是来得早,主要还是靠质量和服务。从山民和农户角度来看,皮卡不仅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手段。比如在易武乡“刮风寨”,170户人家的寨子,就拥有皮卡126辆,清一色的郑州日产的皮卡,市占率100%。这种口碑效应业已转化为一种价值认同:买皮卡就买郑州日产(郑州日产生产的皮卡)。

 

 

对于这样一个局面的开创,想必并不轻松。我问老杨,你们是怎样卖车的?他说,一是靠口碑,二是靠友情。口碑就是品质和服务,友情就是客户帮我们介绍。现在用户把我们当作朋友,我们下乡进寨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不醉不回。有一次郑州日产来此做客户回访,见经销商抱着酒坛子挨户拜见,明白了。原来这是礼俗,也是热情。

 

 

今天我们要探访的这个村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从老班章搬到山下居住的自然村。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茶叶。村长高老二告诉我,全村89户农户,拥有近50辆皮卡。看到全村的皮卡停放在村口的广场上,那种壮观景象着实难忘。村长说,这里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以前靠两轮摩托车,现在靠皮卡。我问,为什么不用微面和农用车?他说,上不了山路,还不安全。每到雨季,山道泥泞,车容易陷,徒步困难,也只有皮卡(四驱)才行。

 

 

车,成了这里对外联系和沟通的主要方式。高村长的外婆今年86岁,是这个村的长老,她是第一代从老班章下山迁移的村民。布朗山有个古老的习俗。当寨子的人口增多,土地不够分时,就要分出一部分人到其它地方开荒种地,另立门户。高村长说,他的上辈花了6、7年时间下山开荒,种地,移植茶树和果树等,才逐步在山脚下建起这个小村落。后怕地质灾害发生,又搬迁到离山脚不远的盆地。

 

 

这是一个很闭塞的小山村。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山村实行高度自治,平等公平,土地和茶树归集体所有,宅地均等,位置抓阄,没有贫富,也没孤老,红白喜事大家帮忙,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大户人家,和谐安详,其乐融融。

 

 

村民住的房子是典型的“吊脚楼”。过去是木板房,现在改成了水泥和木结构的房子。底楼不住人,存放农具、柴禾、杂物和车辆。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皮卡和SUV。看得出,这里的村民已经离不开现代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最显眼的就是皮卡。转了一圈,发现,皮卡才是这里最值钱的私有财产,也是他们挣钱的工具。

 

 

李杰,村里公认的能人。今年35岁。十二年前,偶然看到郑州日产皮卡巡展,给年轻的李杰种下了拥有一辆皮卡的梦。他向我回忆,这如同做梦,“把我的魂勾去了”。当时还是李杰女朋友的杨美花就多次坐在李杰的摩托车上进城看皮卡。直到后来下决心举债买了第一辆皮卡,居然没有驾照,跌跌撞撞地把车开回家,一路惊险,吓得杨美花不敢坐他开的车。

 

 

“有了车,先是收茶叶,卖茶叶,赚到了第一桶金,后自己种茶叶、制茶、卖茶。”李杰在他的茶厂接受采访时,提到皮卡,眼睛发亮,小伙子浑身散发出一股活力,带有羞涩的脸上就洋溢起浅浅的微笑。那是一种执着于车迷的人才有的神采。说是茶厂,就是几口制茶的铁锅,简易大棚下一片晒茶的凉席。

 

 

茶厂院落中还停着一台皮卡,上的牌照竟是缅甸的牌照。我问,这是国外的车牌,怎么用?他解释,这是“工作车”,不出山区,主要是上山,采集茶叶。平时外出开纳瓦拉。

 

 

这是一个典型的皮卡迷。但也是郑州日皮卡忠诚的用户。连续换了三款皮卡(D22、锐骐、纳瓦拉),在他看来,皮卡不仅是他致富的工具,也是他幸福生活的象征。后来成为李杰老婆的杨美花告诉我,自从有了皮卡之后,李杰的心思就在车上,还跑到缅甸买了一辆进口二手皮卡。我开玩笑说,你们连昆明都没去过,景洪也不常去,倒经常出国。杨美花笑了起来,那笑声就像百灵,充满着甜美。她用手指着窗户外的一座山头对我说,翻过去这座山就是缅甸。李杰告诉我,他买的是二手车,柴油四驱,适合山区用。这是真喜欢。他夫妇俩邀请我上山去看他们的茶园。

 

 

说这辆皮卡是工作车一点都不为过。满车尘土,驾驶舱里,到处是土,就连仪表盘上都落下厚厚的红土,座椅脚垫都是。李杰握住方向盘,就像是个车手,浑身都有了灵气。上山的道路只能容纳一辆车的宽度,曲里拐弯,上坡下坡,在李杰的脚和手的配合下,如履平地,颠簸的刺激就像是玩过山车,越往高处开时,越开得顺溜。车技娴熟,山路烂熟于心,车与路,人与车已融为一体。

 

 

下了山,夫妇俩拉着我去看看他们的家。此时换上了他们心仪已久的纳瓦拉。我说,你们很新潮,城里人都没有你们观念解放。他们对我说,这车好看,性能好,品质过硬。显然,他们是懂车的,而且又是那么真诚地对待车,丝毫没有虚荣和炫耀,而是当作了家庭成员。这在偏僻的小山村我几乎不敢相信,一对年轻的夫妇居然把车当作了生活的依傍,致富的工具。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时尚,尤其是李杰抱起他的小儿子昊天时,夫妇俩的幸福写满了脸上。

 

 

李杰的家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吊脚楼”式的住房,没有值钱的东西,就是楼上三大间房子,父母一间,自己一间,还有吃饭和烧饭的一间。楼下就是堆场和摆放杂物和车辆的地方,家家如此,也不设防。我问,你这么喜欢车为何不参加赛车比赛?他有点迷惑,觉得不太可能,但他傻傻地问老婆是否同意。我问,你如何经营?他又傻傻看着老婆,你就问她吧。我再问,孩子如何培养?杨美花说,我们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还寄养在城里,村里人不理解,我们说这是为了培养孩子。她解释,我们吃了没文化的苦,不能再让孩子没文化了。

 

 

我们的对话范围很广,不完全是皮卡,但又离不开。不过,对于皮卡的共识就是改变,而且不是表层的致富,而是精神领域的变化。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眼下的世界,开始向往大山外面的世界。但我问他们,如果离开脚下这片土地行吗?回答是不行。我说为什么?他们说,走得再远,还是家乡好。

 

 

2018年10月30日,卫东村被郑州日产授予“中国皮卡村”。锐骐皮卡成了当地的明星车。用村民的话说,皮卡是他们生活中的全能车。高村长本人也是皮卡用户。我说,在你主政下的卫东村,和谐安宁,尊老爱幼,幸福指数很高,回归了一种理想社会,是当下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

 

 

这位当了三届的村长,很年轻,出生于1977年。他说自己没文化,靠老一辈留下来的村风习俗,古朴守正,传统伦理自治。“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好的政策,现在又有了皮卡车这个好帮手。”这位村长告诉我:“大家的生活也确实越来越富裕了。”村子里从没出过大事,也不曾有过人为的不幸。不论变化有多大,即使在外面回来的人也都遵守村里的规矩和习俗。他认为,这就是乡风,给人温暖。所以,这里没有外出打工的现象,出去的又回来了。我想,原因很简单,这里恬静悠然,可以尽情分享大自然所赐予的蓝天白云,新鲜空气,鸟语花香,还有鸡犬蛙鸣,高山瀑布,溪水潺潺,没有富了物质,累了身体,贫了心灵。

 

 

山村偏僻,但并不贫穷。村民们骑着摩托喂猪(家家户户都有,集中放在山上饲养)、河里禁止非法捕捞(禁止用电和炸药)、不允许有自留地,田地和茶树不使用农药且按年数,十年重新再分一次。这样的公平公正在根本上保证了村民们的贫富差距不会拉大,贫富均衡,村民的心态和相处也就和睦,视为一家。而皮卡成了全村人致富的共识,也是全村人眼里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生活的依赖。尤其是郑州日产定期开展送服务(检测、保养、维修)下乡活动,传授汽车使用的知识,深受村民们的好评。

 

 

2015年,郑州日产全国首家“皮卡村”在云南十大普洱茶名寨之一的“刮风寨”诞生。这意味着一个以汽车下乡为标志的服务品牌就此诞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郑州日产的“皮卡村”已遍地开花,先后在云南、四川、福建、山东,以及吉林、海南、湖北、江西、贵州、浙江等地,授牌皮卡村总数已经超过了50家。

 

 

这是一个值得点赞的创举,将服务平台化。其意义已经超越了皮卡本身,其内涵和外延具有积极的现实性和深远的前瞻性。这是一个将皮卡精神和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平台。通过服务升级为纽带,搭建商户联盟,促使皮卡价值向“经济平台”延伸,让城乡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可能。比如,在云南,以茶叶为主的“皮卡村”,车主的普洱茶可以通过当地郑州日产4S店内的专区进行陈列和销售。此外,也在公益和精神领域进行扶贫帮困活动,传授文化和理念,带来时代新风和现代意识等,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反响。

 

 

从这个角度观察,虽然郑州日产是一家专业生产皮卡的车企,但实际上生产的不仅是皮卡,而是一种全新的皮卡文化。“皮卡村”的实践表明,皮卡已不是单纯的“民生车”,而是家庭中的“万能车”,带给用户的是民用、民享、民乐的工具,同时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移动空间。尤其是它的多用途和通过性以及性能和配置的多元性,可以说是集汽车之大成的汽车中的汽车。

 

 

从D22到锐骐,再到纳瓦拉,可以看到皮卡在中国发展变化的缩影,这就证明了郑州日产对皮卡行业的贡献不可忽视,其地位显得格外重要。值得赞赏的是,由郑州日产倡导的“皮卡村”在构建皮卡文化,推动中国汽车民生化上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样本,用事实阐释了何谓汽车福祉的话题。

 

 

皮卡,有人说是下一个汽车的风口。但人们看到的只是市场机会,并没有看到这是一种真正的“民生车”,更没有人意识到皮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纽带。通过探访“皮卡村”,觉得业界应该反思,改革开放四十年汽车带给百姓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哪种车才是民生最需要的?卫东村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皮卡村”的实践似乎已经作了回答。汽车,对于中国来说,远没有成为一种民本思想,而是当作了一种经济手段,更没有当作参与改变社会的工具,而是当作新阶层划分的无形之手等,这就给我们认知汽车带来不少阻力,由此产生的诸多迷乱和负面难道不值得当下所反思?

2019年4月22-24日于云南布朗山

THE END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0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11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7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0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6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1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7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4-29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