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好书连载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驱动家国】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驱动家国】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一种态度,是融入世界汽车业的战略举动。不论当时的争议有多大,事实表明,它是汽车开放,寻求对话和共鸣的文化平台,对中国汽车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黎明京

 

 

14年前,在上海嘉定区修建的一条符合F1比赛的国际汽联A级标准赛道,引发了全球巨大关注。从2004年至今,上海国际赛车场已经承办过15届F1大奖赛及其他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上海国际赛车场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地标,是中国赛车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巨大标志,也是中国汽车行业与世界接轨的一个窗口。不论修建前后的争议有多大,事实证明,上海国际赛车场对上海的城市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建造上海国际赛车场是一个奇迹

 

要说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诞生,首先要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兴建说起。在21世纪初,上海市政府拟建一个以汽车研发为重点的产业综合功能开发区,欲占领全国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同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开发区位于嘉定区安亭镇,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地处长三角的枢纽区位,是上海的西大门。从原先68平方公里的规划(包括核心区、整车和零部件配套制造区、国际赛车场、教育园区和安亭新镇区五大区域)后扩展至98平方公里,如今又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研发区域。该项目名称为上海国际汽车城,总体规划由德国AS&P公司承担设计,动工时间是2001年9月28日。该计划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十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793

上海急需这样一张体育名片在世界上为自己赢得身份,而国际赛车场正是中国汽车行业与世界接轨的一个窗口

 

虽然国际汽车城在规划中有赛车场项目,并且直逼可以承办F1大奖赛的国际汽联A级赛道。原嘉定汽车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宁宁将这个方案报给市政府后,时任市委书记的徐匡迪在办公会上确认,申办F1的事直接由市政府接管,并委托时任市长具体负责,计划首次承办中国F1大奖赛的时间是2004年9月。

 

上海市为何这么快就决定上马修建国际赛车场项目,其实与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及上海计划申办世博会有关。上海急需这样一张体育名片在世界上为自己赢得身份。其实,提出要修建F1级标准赛道的并不是上海一家,同时向国际汽联申请的还有北京、武汉,甚至沈阳。在这种形势下,上海方面更是下了志在必得的决心。

 

2002年9月,上海国际赛车场动工。在上海国际汽车城规划中,修建赛道的部分是最差的一块,东至漳浦河,西至松鹤路,南至宝安公路,北至规划郊区环线,基地总占地约5.3平方公里,赛道占地2.5平方公里。赛道设计由德国Tilke公司负责出总设计方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顾问设计,上海建工集团承包工程。赛道修建的最大挑战是解决沉降和中国道路修建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其他难题。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1321

赛道修建的最大挑战是解决沉降和中国道路修建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其他难题

 

先说沉降。上海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成陆较晚,松软土层较厚,基岩埋深一般为200~300米。为确保施工,上赛进行了大面积的超载预压,同时采用大量EPS(发泡聚苯乙烯),使用规模之大在国内罕见。

 

上赛是当年世界上的第18条A级赛道,也是亚洲继日本铃鹿和马来西亚雪邦之后的第三条赛道。赛道长度为5451.24米,宽度14~15米,7个左弯,7个右弯,最长直路为1175米,赛道最大建筑落差为7.25米,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小时。这样的道路设计在国内尚属首例,无先例可循。特别是平整、均匀、抗滑和耐久四大指标对沥青的使用提出挑战。在对比进口和中石化的“东海牌”SBS改性沥青之后,决定大胆采用国产沥青。

 

中石化也非常重视这个工程,指定镇海炼油化工公司生产“F1专用重交沥青”,用专车直接送往上赛。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5月,镇海炼化公司为上赛提供了2673吨赛道承重层和黏结层专用沥青。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远远高于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而且又是超过国标标准。该赛道的建成对中国赛道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同时还催生了中国自主的赛道设计和建筑团队。

 

除了赛道,上赛还有一个可容纳20万观众的看台群(后因台风和过期等原因,东区看台被拆除,北区看台被停用),车队休息区和两个横跨发车区的两个空中建筑(其中一个为新闻中心)。到目前为止,上赛可以容纳3万人的主看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而车队休息区的别墅式设计也是独一无二的。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1984

到目前为止,上赛可以容纳3万人的主看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上海国际赛车场于2004年4月完工,用时18个月,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上海市优质结构奖、上海市金属结构建设工程金钢奖等众多奖项。

 

2004年6月,上海国际赛车场一次性通过国际汽联的验收。国际汽联的评语是:整体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都具有一流水平,令人难以置信,所有设施的情况都非常好。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全球赛道建设中树立了典范,为中国的赛道建设能力赢得了声誉,也为上海在以后的大型活动申办中树立了绝对信心。

 

上赛成为世界赛车运动的地标

 

上海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向国际汽联提出申办F1中国大奖赛,计划在2004年9月举行。

 

上海国际赛车场是中国自珠海国际赛车场之后的第二条标准赛道。不过,因珠赛完工较早,很多技术指标已经不符合国际汽联的新安全标准,因此已经断了申办F1的念想。随着北京和武汉项目的落空,上海也成为中国的唯一申办城市。不过,下一个困扰上海的就是比赛的时间安排。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2442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落成,给世界F1运动带来了巨大冲击

 

F1世锦赛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赛事,虽然后来F1积极地要走出欧洲,但依然奉行欧洲至上。按照物流要求,中国站只有两个时间节点可供选择:每年的4月或者9月底10月初。这是当年F1世锦赛两次离开欧洲的时间。而且为了物流的方便,中国站跟日本站是背靠背的比赛。

 

首届中国大奖赛是2004年9月24日—26日举办的。最初三年,都是在9—10月间举行,为了利用“十一黄金周”,上赛还与日本交换了一次比赛时间。但从2006年后,上海站就变成了传统的4月,也就是F1世锦赛的亚太赛季的开局时间,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巴林排在一起。4月的时间会与中国的清明节撞期,而且天气情况也不是很稳定,几乎一半的中国大奖赛是在雨中度过的。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落成,给世界F1运动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年的F1推广人,英国人伯尼曾讽刺欧洲的赛道说:“与发展中国家的赛道相比,欧洲的赛道都是第三世界。”正是亚洲F1新兴力量的崛起,让欧洲来了一场F1赛道的关停升级,让欧洲赛道挽回了一些颜面。

 

对F1车手来说,这是一条非常令人惊喜的赛道,他们急于迎接高速直路的挑战,也享受独一无二别墅区的安逸,对车队和车手来说唯一不便的是,这个赛道的PIT区太大了,想见一个人都不容易。

首届中国大奖赛还是德国车手舒马赫称霸车坛的时候,但他的首次上海之行并不美满,他冲出赛道,未能完赛。最终他的队友巴里切罗(巴西)拿到了中国大奖赛的首个冠军。虽然舒马赫未能拿到中国大奖赛的首个冠军,但至今还保持着上赛的最快单圈纪录:1分32秒238。到2004年9月时,已经有8位车手在上赛取得过胜利,他们分别是:巴里切罗(巴西)、阿隆索(西班牙)、舒马赫(德国)、莱科宁(芬兰)、维特尔(德国)、巴顿(英国)、罗斯博格(德国)和汉密尔顿(英国)。其中汉密尔顿先后取得过5次冠军,但是在分别效力迈凯轮和梅赛德斯奔驰两家车队时取得的。在中国上海夺冠已经成为F1车手的一次独特经历。

 

上赛对中国汽车文化的杰出贡献

 

上海国际赛车场是按照世界上最高等级的F1赛事标准建设的赛道,因此也意味着可以承接国际汽联旗下的所有赛事(美国印地方程式除外)。上赛建成后马上成为中国赛车运动的麦加,除一年一度的F1大奖赛,先后还举办过摩托GP中国大奖赛,澳大利亚V8锦标赛,WEC中国站,A1GP中国站,WTCC中国站,亚洲勒芒中国站,等等。其他洲际及地区赛事也以有上海国际赛车场进入赛历为荣,比如:PCCA(保时捷)、宝珀杯(兰博基尼)、法拉利赛道日、韩国的Superrace和2018年刚组建的亚洲F3锦标赛。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3538

对中国车手来说,没有跑过上海国际赛车场,就不算是车手

 

上赛当然也成为中国赛车运动的最豪华殿堂,CCC(中国房车锦标赛的前身)首站比赛就是在上赛举行的。两年前组建的中国超跑锦标赛,其赛历中必有上赛的一席之地。总之,对中国车手来说,没有跑过上海国际赛车场,就不算是车手。

 

不过,提起上赛总让人联想的是F1,有人直接称其“上海F1赛道”。这也勾起中国与F1运动的一段伤心事。

 

2004年,上赛落成并举办了首届F1大奖赛后,时任中国汽联主席的石天曙信誓旦旦地在年会上称:中国将在五年后诞生首位F1车手!但现实却是十分残酷的。15年过去,中国不仅没有组建F1车队,也没有出现F1车手,但这不代表没人为此付出过努力。虽然承办F1大奖赛与出现中国车队和中国车手没有直接关系,但人们往往会善意联想,对一个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和销售大国的中国来说,没有F1车队和车手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3935

上海车手马晴骅是曾无限接近F1车队的中国车手

 

其实,早在上赛修建之前,就有人动了要收购乔丹车队,组建“F1中国之队”的念头;三年前,也有人欲收购索伯车队;不久前,据说中国人要收购印度车队。当然,一切都只是在传说中。上海车手马晴骅也是无限接近F1车队的中国车手,他已经成为车队的第三车手,但好梦还没有开始,车队就倒闭了。在马晴骅之前,北京车手程丛夫也有加盟迈凯轮的一丝希望,他与汉密尔顿当年一起参加过雷诺方程式。

 

上赛落成后不仅承接国际、国内赛事,同时,上赛的经营公司久事集团还创建了自己的赛事IP,赛道的大部分时间被汽车厂商和各种赛车俱乐部租用。为了迎合全民健身的需求,久事公司还组织跑赛道活动,上海市政府刚刚通过决议,利用上赛南部的地块,打造上海最大的户外体育中心。

 

如何经营上赛更是一门学问

 

据非官方数据披露,上海建造上海国际赛车场及附属设施先后共投入近7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怎么收回?为何建造F1赛道的难题被上海人解决了,但上海至今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经营方法。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4378

建造F1赛道的难题被上海人解决了,但上海至今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经营方法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据时任F1中国大奖赛组委会综合办副主任的高祖荣回忆,伯尼在上海决定修建赛道时给了上海三个承诺:第一,他会推荐一家赛道设计公司;第二,他会来上海出席发布会;第三,他会告诉上海如何利用赛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结果,到伯尼退休前,他只兑现了前两个承诺,最后一个至今没有兑现。

 

上赛当时是想借助德国大众公司的力量,因为上海国际汽车城项目有很浓厚的德国大众特色。早在2003年的央视F1电视转播是德国大众赞助的,但中国大奖赛的前五届是中石化冠名的,后来变成瑞士银行,再后来就空缺了,直到2017年才改为喜力啤酒冠名。至于德国大众为何没有介入,看看大众至今也没有介入F1大奖赛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4721

从2017年开始,上海放弃了购买F1转播权

 

中国大奖赛的最大问题是交给FOM公司的承办费太过高昂。当年上海为了确保拿下承办权,不惜一切代价。据英国《F1商业》杂志透露,上海购买举办权的费用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外加1500万美元的电视转播费,简直是天价。而在上海之后的巴林却只付出了1800万美元。日本铃鹿站的举办权费用只有950万美元,马来西亚雪邦站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欧美地区各个F1分站赛的举办权费用都在1000万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购买举办权,如摩纳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到2011年第二次与F1续约时,上海站的费用降到1500万美元。从2017年开始,上海放弃了购买F1转播权。

 

 

中国大奖赛的门票收入如何?2004年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大奖赛反响不错。花370元连续三天目睹车王舒马赫风采的宣传口号被广为流传,当时门票按种类分成三日套票和单日票。其中三日套票票价最低为370元,最高为3700元;单日票价最低为160元,最高为2200元。赛后统计三天共计有26万人次观看比赛。当年FOM(F1的管理公司)颁给上赛一个“最佳组织奖”。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5207

花370元连续三天目睹车王舒马赫风采的宣传口号成为首届中国大奖赛门票的营销点

 

但第二届中国大奖赛就遭遇滑铁卢,票房收入急剧下滑。中国大奖赛组委会相关人员事后也承认对票房的错误估计。他们预计上海站会吸引很多东南亚及港澳台的观众,但没有想到支撑场面的还要靠来自欧洲的车迷,每场约4万人,可是上海每天又有多少架往返欧洲的班机呢?

 

按照上海与FOM的协议,比赛的门票收入和电视转播的冠名收入可以归组委会所有,但门票的收入不好评估,而电视转播权是送给央视的,没有收到一分钱。

 

有报道指出,上海修建赛道不是政府行为,由上海久事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当初预计8~10年收回成本的规划早已成为泡影。直到伯尼退休,他的第三个承诺还没有兑现。上海怎么看这个问题?

 

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澜这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了更多积极的理由,还想长期办下去,越办越好。”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5642

上海国际赛车场至今还在摸索中国式的赛车营销

 

如今,F1中国站比赛三天观众人次已经稳定到15万左右,虽然大大低于首届比赛的26万人次,但也较为稳定。实际上,上海国际赛车场至今还在摸索中国式的赛车营销。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未来定位

 

有人给上海国际赛车场赋予了六大使命:提升上海现代大都市的国际地位、带动上海市的城市建设、促进上海及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广泛开展汽车体育运动、发展旅游产业以及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交流。

 

上海国际赛车场在举办F1大奖赛15年后,已经融入了上海的生活。15年前,F1中国大奖赛展现了上海的综合实力,也拉动了旅游、交通、土地等诸多产业的协同发展。15年后,F1中国大奖赛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与本土汽车的一条纽带,赛车文化渗透到城市生活中去,成为城市气质和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作为世界顶级的赛车赛事,F1显然不愿也不可能放弃上海站这个黄金点。

 

早在2006年,在上赛首次遇到票房危机时,久事公司委托AC尼尔森公司对上海举办F1进行过一次评估。报告显示,虽然举办比赛带来账面亏损,但在综合评估中,承办一次F1大奖赛可带来2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上海国际汽车城在2008年做出一份评估,在过去五年中,汽车城共创造了600多亿元的产值,比5年前翻了一倍多。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6201

如今,F1中国大奖赛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与本土汽车的一条纽带,赛车文化渗透到城市生活中去,成为城市气质和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从城市定位来看上海F1的意义。上海是与北京、广州并列的中国三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北京举办了奥运会(2008年),广州举办了亚运会(2010年),但上海还只举办过一次世博会。据悉,上赛举办过F1也给上海在申办世博会中加分。另外,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交通便利,航空、海运、陆运发达,方便各支车队从世界其他国家运输装备,也方便国内外车迷到现场观看比赛。

 

2007年9月,久事公司与新的F1推广公司———自由媒体续约。据悉,新的合同为期3年,双方续约至2020年。自由媒体总裁切斯·凯利表示:“我想要进一步激发中国车迷的热情,让人们在比赛前后都能谈论F1。”

 

而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澜则表示:“F1中国大奖赛已经迈过了初期商业开发上的困难,已经成为F1全年赛事中相当重要的一站。它既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以现在的势头来看,没有什么理由不把比赛继续举办下去。”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印发〈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中表示,要提升顶级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加大世界顶级赛事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力争形成“一月一个代表性精品赛事”的良好局面。这也给上赛继续举办F1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赛的6大“使命”基本实现,但有一条———“促进上海及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短期内无法兑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大学汽车工业研究专家指出,F1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但要说到F1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何推进作用,那就非常牵强了。高校研究汽车的专业人员或是中国汽车公司的专业人员几乎没有人来上海看比赛。F1的技术与中国汽车市场无任何关联。F1目前使用的混动技术也不是中国政府鼓励发展的。中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但高端产品均为合资,中方没有任何技术研发的话语权。

 

28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7030

F1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但F1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推进尚是一个暂时不可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中国汽车人的努力方向

 

纵观英、德、法、西、日的F1标准赛道,它们同时也承接汽车公司的高性能跑车测试。不过,中国的自主汽车厂商目前没有一家计划制造跑车,而进口车商只是把上赛作为一个产品展示平台,也无意参与中国的产业计划。此外,中国也没有世界级的汽车企业,更没有中国企业涉及世界主流赛车运动。上赛当前的作用更多地停留在参与商业比赛层面,不会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过多的促进作用。上海国际赛车场“促进上海及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的使命是一个暂时不可完成的任务,但也是中国汽车人的努力方向。

 

主编评:上海F1为中国塑像

 

有人说F1 是汽车运动的奥林匹克。在汽车极限运动中,F1几乎成了塔尖上的巅峰。这是汽车界中谁都向往攀登的珠穆纳玛峰。代表了技术、精神、意志。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膜拜更大程度上是依赖技术超越人类的极限,表达的是征服欲。汽车技术就是赛道技术,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技术的竞赛。这在西方风靡了近一个世纪,也是衡量汽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上海要建F1赛车场,消息传出,对于外界无疑是个特大新闻,就像上海举办世博会那样,引起国内外轰动。尤其是对于汽车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这是认知中国的一个窗口,而对于国人来说,引发争议最多的是,这项烧钱运动的洋玩艺究竟有何意义。毫无疑问,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兴建F1并不单纯是为了这项运动,而是表明一个城市拥抱世界,融入全球化的态度,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迈向汽车社会的象征,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在与世界接轨中汽车运动成了最有效的介质和文化使者。

 

记得上海F1赛车场首次开赛引发的全球关注度并不亚于世界杯足球赛,几乎全球汽车厂商云集上海,还有来自全球车迷前来赛道观看比赛。这也是上海首次迎来外国观众最多的一次汽车赛事,其传播效应被放大了全球。正如一位老外所说,连欧洲最偏僻的小镇都知道了上海F1。也就是通过上海F1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汽车的关注度开始转向中国,不仅是制造还有市场。事实证明,上海F1为大国汽车的崛起扯起了一面大旗。

 

 

---撰文/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黎明京,《汽车之友—冲程》副主编,中国赛车问题专家,是最早进入WhoWorksinF1的中国记者,是中国体育界最早关注并报道F1的资深记者之一。本书全文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期预告:喀尔赛事开创体育营销新理念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0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11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7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0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6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1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7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4-26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