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老头乐”退出历史舞台,纯电动K-Car要火?|专题

“老头乐”退出历史舞台,纯电动K-Car要火?|专题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了《低速电动车标准制定会议纪要》,存在不小争议的《四轮低速电动汽车技术条件》标准也终于落地。曾经被俗称为“老头乐”的低速电动车将被纳入新能源汽车的行列,国家层面将增加“增加微型纯电动乘用车”的定义。在山东、河南风靡一时的低速电动车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老头乐”这样的灰色地带将被彻底取缔。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弛、编辑|康乔

 

低速电动车,自2009年左右发迹开始,由于其车速并没有达到机动车的标注,因此一直没有被纳入到机动车管理中。而其凭借极其低廉的价格,无需驾照也无需牌照等极大的便利性,成为不少中老年人很好的代步工具。但由此带来的低速电动车质量层次不齐,使用端乱象丛生等问题,成为了城市交通中的一个重要隐患。规范这个市场,无论是对于驾乘人员,还是对于行人和其他机动车/非机场动车的行驶安全来说,都是有很大益处的。而随着新标准的出台,无法上路的“老头乐”恐将退出历史舞台。

“老头乐”退出历史舞台,纯电动K-Car要火?|专题

 

“低速电动汽车”被重新定义

根据最新的标准,对原来的低速电动车市场进行重新定义,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低速电动车将纳入新能源汽车标准范畴,并在新能源汽车中增加微型纯电动乘用车定义。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传统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只有先拥有了汽车生产资质才能生产销售汽车,而在国内限制过剩汽车产能的大背景下,大部分低速电动车企业将被淘汰已经无疑。

2、微型纯电动乘用车只能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或三元锂电池,国家不认可搭载传统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这也将直接导致微型电动车的成本相比于原来的低速电动车大幅增加。

3、对于原来低速电动车的整车技术要求全面升级,包括碰撞测试、整车质量、电机性能、爬坡性能甚至胎压检测等原来不做要求的领域都做了硬性要求,这也将从技术上使得不少低速电动车难以达标。

4、低速电动车不纳入双积分、没有补贴。

“老头乐”退出历史舞台,纯电动K-Car要火?|专题

 

总的来说,以后生产低速电动车(LSEV)的厂商,不得不按照乘用车标准下的“微型纯电动车”分类进行要求去接受更加严格法律、国标以及生产商资格等多方面的监管和限制。

 

成本控制是低速电动车的关键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电动车市场的明星产品并不是特斯拉和其国产的Model 3以及Model Y。能够在销量动辄破两万、三万,并领跑国内汽车市场的“神车”非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宏光MINI EV莫属。这款售价不到3万的车型,能够在一、二线城市享受到牌照和路权方面的政策倾斜,成为很多家庭代步的首选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之外,长安奔奔E- STAR以及江淮大众不到4万元的思皓E10X都是这个市场的代表车型。

“老头乐”退出历史舞台,纯电动K-Car要火?|专题

 

这个细分市场的售价,决定了整车厂没有办法从汽车销售上获得可观的利润,但如果考虑到这些车可以产生的新能源积分以及未来在售后方面可以贡献的销售收入,那经营这个细分市场并非毫无益处。不过,微型电动车也并不是每一个车企都能够涉足经营的。虽然其技术门槛不高,但由于售价很低,因此对于车企的成本把控要求非常高,包括前期研发投入、模具成本、制造费用、物流成本以及营销投入等,对于一款不到3万的车型来说,都是需要做到极致的。

 

微型电动车恐迎来新一波销售春天

由于没有低速电动车不用上牌,因此没有办法对其保有量进行一个准确估计。但根据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老头乐”在山东省已经达到了年产100万辆,2018年仅山东一个省,老头乐保有量超过300万辆。根据相关方面的预测,2020年国内低速电动车的保有量在1000万左右。所以说,未来这部分车型都有升级换代的需求。

“老头乐”退出历史舞台,纯电动K-Car要火?|专题

 

而随着绝大部分低速电动车企业将没有办法再生产价格更低的低速电动车,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低成本车型在终端销售上将迎来重大利好。毕竟国内这方面代步的需求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因此对于上汽通用五菱这样的企业来说可谓构成了重大利好。未来应该还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布局这个细分市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纯电动K-Car市场。

“老头乐”退出历史舞台,纯电动K-Car要火?|专题

 

点评

规范低速电动车,对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生产那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汽车,不仅会成为城市交通的重大隐患,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会对国内汽车行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影响,动摇国内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进军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决心。但随着新标准的落地,纯电动K-Car市场将来也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4-29 13:37